北京大学刘明利解读2009年自主招生新政策(3)
时间:2010-01-20 13:5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三、关于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的特别说明 为了让广大考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和蕴涵在其中的人文关怀,我们特别重申以下几点,与广大考生共享: 1、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有报名参与选拔的权利
三、关于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的特别说明 为了让广大考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和蕴涵在其中的人文关怀,我们特别重申以下几点,与广大考生共享: 1、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有报名参与选拔的权利,对此北京大学给予完全的理解和尊重。 2、保送生和自主招生采用同一张试卷考试,并一起参加面试。该做法既考察了保送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了保送生的质量,同时也是希望能对以后的参加竞赛的同学向着培养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加以引导。 3、笔试于2009年1月1日在各省市同时进行,面试于寒假期间集中在北京大学进行。这样既考虑了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利益,也坚持了北京大学选才的高标准。 4、进入面试的同学基本上(面试直接淘汰者除外)都能获得加分优惠,既扩大了加分的范围,照顾了考生的利益,也为北大选拔到更多的优秀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获得20分以上加分提档的同学在录取专业时均在原始考分上加10分,且提档所加的分不和省级加分累加;获得5分优惠政策的同学在录取专业时不加分,但5分在提档时可以和省级加分累加。 6、考试科目设置与高考接近,通过这种引导,有利于考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和全面性,此外对于未能通过考试的同学,也不太会受自主招生考试的影响。否则,如果某一门科目不考察,则势必会有一部分同学会降低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其总体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北大自主招生降分录取依据与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30分的加分政策更偏向于考前填报志愿和估分填报志愿的省份,其意向非常明确,虽然有人说出分填报志愿有利于北京大学“掐尖”,但北京大学却不这样认为,从招生角度上讲北大更为倾向于支持考前填报志愿和估分填报志愿。原因是什么呢?刘明利主任解释说,目前没有一种填报志愿的方式能同时满足中国上千万考生的要求,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争取更合理的、更接近考生和社会的需求的志愿填报方式,才能促进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考招生。目前填报志愿分三种: 1、考前填报志愿:被人戏称为“闭着眼报”,意思是在对高考成绩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其实不然,考前填报是考生根据对自身实力的研判,结合自己的志愿,了解高校的招生层次,知晓高校的招生计划,加上对自己信心的把握,对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判断的条件下所做出的决定,而且由于实行时间较长,有很多经验和规律可循,因而可以说它是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升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同时报考志愿的过程也是对其人生选择的锻炼过程。它的最大缺点是,由于判断不准,可能会导致高分考生落榜,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由此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大一些。 2、考后估分填报志愿:被人戏称为“着报”,即考生根据自己在高考中的发挥情况和答题的完成情况进行估分,在此基础上填报志愿。估分填报志愿是在考试完成后进行,并且可以对照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因此在此基础上报名比考前填报志愿在心理上更容易把握一些。但是,估分填报志愿与考前填报志愿存在同样的缺点:容易导致高分考生落榜。 3、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被人戏称为“报着”。面对上千所招生高校,虽然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但并不能知道其他学生都填报了哪所大学,所以只有能达到北大或清华招生分数水平的同学才可能比较从容地填报志愿,剩余绝大部分考生仍然不能明确所填报的大学是否能够顺利录取。之所以推行考后出分报志愿,初衷在于克服高分落榜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考生的知情权(知分、知位),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试部门的压力。但现在看来高分落榜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出分填报志愿的另一个缺点是学生以分数论英雄,属于典型的分数决定论,这样更加容易促使学生一味地去追求高分,而忽视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此外,出分填报志愿容易引发高校生源趋同化,即高校招收的每一位学生的分数都十分接近,而这样一个均以成绩优秀为评价标准的近似群体,也不太有利于高校的培养。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