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自主招生 > 招生简章 > 文章正文

北京大学刘明利解读2009年自主招生新政策

时间:2010-01-20 13:5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北京大学招生理念大发展,矗立于高校自主招生的潮头 北京大学2009年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简章一经发布,顿时引来全国关注的目光,在不到

北京大学招生理念大发展,矗立于高校自主招生的潮头

北京大学2009年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简章一经发布,顿时引来全国关注的目光,在不到一天时间里,网上招生简章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0000次。带着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招生网学生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

一、招生理念大发展,自主招生换新颜

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以来,无数的优秀学子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之

门。对于这种仅通过笔试并取得好成绩就能进入大学校门录取方式,无论是褒奖还是批判,都改变不了它作为现存最合理的、也最容易让人接受的人才选拔方式而继续存在的现实。

但随着招生多元化理念的确立以及相关招生政策的出台,尤其是2003年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以来,单一凭笔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以北京大学为例,2008年校本部招生计划2650人,公示的保送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非通用语种提前录取等各类招生候选人名单人数统计已经超过其50%(这其中大部分学生仍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可享受一定的分数优惠,但仍有一大批学生在高考中无需任何加分即可直接考入北京大学),而在实际录取的新生中,面试作为录取的必要条件的新生的比例也超过了40%。对于这一变化,刘明利主任说:“随着国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一流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创新型社会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招生部门作为为学校和国家选拔优秀学生的部门,更应该实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多元化招生政策,除了把学习成绩一贯都很优秀的学生招收进北京大学,也要为那些有思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学子,以及一些因一次考试失误但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也有机会进入燕园,继而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举措,加之科学和民主的育人环境的熏陶,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在北京大学完成人生最重要阶段的重大飞跃,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在各领域起引领作用的拔尖人才。从招生工作来讲,面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其引入优秀学生的选拔工作中来,以便与自主招生的笔试或者高考相结合,已经成为北京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政策的主要方向。从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希望在北京大学总的招生人数中,能有50%的学生在录取前要经过面试。”

二、北京大学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的变化

自主招生,是指在高考前高校通过采取一定的考查方式确定一些高考招生录取的候选人,然后在高考分数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的招生政策。北京大学自2003年实行自主招生政策以来,选拔录取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他们有知识、有理想的优秀考生,他们善于思考、勇于批判,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成功欲望,并在大学的学习中有着优异的表现。目前已经有两届毕业生。通过对降分录取的自主招生学生的毕业调查发现,他们的平均表现要明显优于其他学生,究其原因大概有三:1、这些学生更富有创新的思想、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特的特长优势;2、这些学生平时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仅仅是高考时一时失误因而需要降分录取,而在大学学习期间原有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3、经过降分录取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倍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而学习更加刻苦努力。

近年来,随着招生比例的逐步扩大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受社会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本着“为国选才”的宗旨以及为考生负责的责任感,在总结以往招生政策的基础上,北京大学于近期出台了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综其主要变化有二:

1、自主招生推荐原则:以往北大均要求中学推荐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除原有的原则要求之外,2009年又加了一条要求,即要求中学推荐的学生必须是“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的高三毕业生。新政策公布后,很多复读生非常敏感地注意到新简章已经由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改为“高三毕业生”,因而产生往届生今年能否报考的疑问(因为他们一般认为自己是“高四毕业生”)。对此,刘明利主任说:“其实北大并没有改变对于优秀学生的判断标准。北大欢迎并尊重一切优秀的学生对于报考北大的要求,所以北大一直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因而不会因为优秀的青年学子的复读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但之所以有所变化,也是表明了北大招生的态度,那就是不鼓励学生复读,不鼓励学生多次因为追求考取北大而复读,希望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以及条条大路通北大的道理,只要自己不懈努力,北大梦想依然会实现。复读不是学生的错,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各界需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示学生尽量不要选择复读,但学生一旦下定决心选择了复读,则他们依然有权利选择任何一所理想的大学。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应该有所区别。”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