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联考矛盾开始显现 高考成绩仍起作用|||自主招生联考矛盾
自主招生的目的是让大学有充分的人才选拔的权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目前的各类自主招考还是在高考(论坛)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明确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多变的制度不仅让考生觉得迷惘,高校
自主招生的目的是让大学有充分的人才选拔的权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目前的各类自主招考还是在高考(论坛)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明确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多变的制度不仅让考生觉得迷惘,高校也会摸不清方向。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
早报昨天报道的《自主招考联盟“圈地”调查》引发了强烈反响,联考更是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记者走访了沪上各大学相关负责人,在他们看来,联考现象是高考改革过渡阶段的迷惘期“综合征”:随着加入自主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比例也一扩再扩,更多的考生参与,让问题和矛盾也集中显现。
因此,联考是不少学校的无奈选择,联考或许会成为高考改革的关键转折点和加速器。
自主招生范围逐渐扩大
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显现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是复旦自主招生改革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复旦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执行双轨制招生的高校,即既有自主招生改革试验,又有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据悉,目前,国内高校“自主招生” 主要有两类,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校进行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的“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
其中,2003年,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俗称“5%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自主选拔”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2006年,由复旦和上海交大首试的“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高校自主接受考生报名,经学校各方面综合评定合格的考生获预录取资格后仍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人数已突破了5%的限制,甚至有个别学校达到30%以上。
“现在随着加入自主招生的学生越来越多,比例也一扩再扩,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考生的参与,让问题和矛盾也集中显现。”因此,蔡达峰认为,加入联考是不少学校的无奈选择,不加入就面临抢不到“第一手”优质生源。
在这种情况下,也体现了高考制度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必须加快。
考生看似有很多选择
但高考成绩仍起作用
从自主选拔到高校联考,这种个性化选拔方式是否会冲击甚至取代高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1月8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对于高考改革,我们必须积极稳妥推进。高考具有导向功能,改革高考制度不是不要高考,关键是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
但今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建立包括自主选拔在内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
因此,高考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自主招生的探索只是对高考制度的完善,这是教育界的共识。
但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校联考,其实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岔路。
首先,自主招生改革有四个原则,即引导基础教育、学生充分选择、高校自主选拔、减轻学生负担。但当下的高校联考,考试科目不超高考,考试难度却超过高考,用一张考卷替代另一张考卷,何谈引导基础教育?(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