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难逃应试命运 被教育产业链强行绑架|||自主招生难逃应试(3)
实际上,自从2006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以来,两所高校可谓用心良苦。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介绍,此次接受复旦大学邀请的210位面试专家全部是有6年以上复旦资历的正教授,根据面试经验交叉、学科(属性)
实际上,自从2006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以来,两所高校可谓用心良苦。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介绍,此次接受复旦大学邀请的210位面试专家全部是有6年以上复旦资历的正教授,根据面试经验交叉、学科(属性)分散的原则,把其中200位专家随机组成40个专家组,每组5名专家。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组分别设置面试分工,确定考查重点,以期更全面更完整地评价被试考生。参加面试的考生也被随机分成5人一组,分别接受对应的5位专家“一对一”面试,每人15分钟,共约75分钟。
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介绍,上海交大今年自主招生面试采用“3+3”模式,每位考生分别接受A、B两组各3位专家的面试,面试时间每场都是20分钟,总共40分钟。在面试环节,每位面试老师还持有一份五校联考考生成绩报告单。报告单上详细列明考试成绩,分项分数,以及考分位于所在省份全体考生的百分比。考生选做的“专业性向测验”也一并提供给专家组,以便专家组进行综合考查。
丁光宏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参与面试教授的“培训守则”,要求教授要在面试过程中努力克服几种可能出现的偏见,比如“第一印象”、“趋中效应”、“刻板印象”、“以貌取人”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自主选拔,找到最适合复旦的学生,而不是文化课的考试高分学生。”
“这个应试害死人”面试学生让教授感到透骨的凉
针对社会上对自主招生的一些质疑,丁光宏也给予了回应。比如为何还要进行笔试,他表示,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精度不够,“20%的学生可以拿到A,而复旦的选拔水平是1%,我们只能参考而不是依靠”;针对农村考生问题,他表示,因为现在高中都集中在县级以上,所以并不存在农村考生无法参加自主选拔的问题,“我们在浙江就招过几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里甚至连电话都没有”;至于为何不把自主招生推广到全国,丁光宏表示学校一直在争取,每年都在打报告,但主管部门出于种种考虑一直没有批准,“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自主招生的确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社会也需要纠正对自主招生认识的两个误区。”陶正苏认为,其一,高校自主招生的本意就在于突破“应试”模式,真实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所以并不希望学生和中学做“应试”的准备;其二,选择偏才、怪才也并不是自主招生的主要目的。陶正苏表示,自主招生的目的在于探索多样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之路,“通过选拔方式之变真正带动人才培养模式之变,这才是自主招生改革的价值所在,而这需要各方理念的转变。”
有意思的是,在上述提到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对苏浙沪高中教育的影响调研”中,虽然有半数中学师生认为自主招生加大了负担和压力,但却有81.7%的高中教师、71.8%的学生赞成自主招生,尤其对“自主招生拓宽了高校的人才选拔渠道”,“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创新人才”,“是高考的有益补充”等方面,赞成度最高。
不过,社会对自主招生的期望更高。在这次的面试中,一位考生就对韩教授说,“我在这里面试完了,回去还得背,该背的还得背,该高考的还得高考”,韩坦言,自己面试了不少学生之后,“觉得有一些透骨的凉”,“我感觉这些学生一直在考虑应试,这个题对不对,这个书怎么看,这个应试害死人。”
实际上,此前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假如自主选拔预录取学生能免于高考,将更有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培养,但目前距离这个目标显然还很远。
“在教育产业链上的每个人,应该问一问自己的良心,我们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不是为了去挣这一笔钱,不要一直往那里去拧。”韩略显激动。(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