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联考 进入结盟时代
两盟联考 各有千秋高校联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既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又降低了考生的考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奔波之苦。援引新华网报道,“华约
两盟联考 各有千秋
高校联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既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又降低了考生的考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奔波之苦。
援引新华网报道,“华约”将在2011年继续采用通用测试、高校个性测试和高校面试的模式进行自主选拔。测试成绩将在高校之间互认,高校个性测试成绩彼此参考,而面试时间也将尽量协调,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而就“北约”的考试方案,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介绍说:“考试的科目根据七所大学的特点而确定为七门。基本上要考一天,上午考语数外,下午物理化学,晚上历史和政治,每门科目的满分为100分。”
“如何利用这些成绩,每个高校的方案是不一样的。这与高考(论坛)不同,高考就一个总分。这次七校‘联考’,考生会拿到每一门课的成绩,各个高校在参考这些成绩时,有的可能主要看语数外,有的专业性强的高校可能还要加看诸如物理、化学、历史等专业成绩。”
集团军对抗 火药味十足
“北约”和“华约”囊括了国内顶尖重点大学,学科和地理优势都极为明显,俨然是势均力敌的两大联盟。尽管“联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奔波之苦,但是两大阵营之间的竞争是否会成为“掐尖儿”战亦成为舆论热点。
上述新华网报道就指出,有网民和家长担心,“两大阵营”发起的自主选拔“联考”,会不会在抢夺优质生源时发生恶性竞争。
《人民日报》报道称,有专家指出,多校联考,只是让高校之间的“掐尖儿”战斗,从“散兵作战”,演变为“集团军作战”,形式变化了,但性质未改变。《人民日报》另一则报道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指出,形成联盟之后,联盟与联盟间缺少规则,容易导致恶意竞争和暗箱操作。
《广州日报》评论指出,两大联考同盟把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这种排他性的竞争有悖真正的自主招生,很有一种垄断竞争的味道,无视考生自由选择权,容易给人一种拉帮结派、争当江湖盟主的感觉。
《华西都市报》也就此发表评论称,不论是八校联考还是六校联考,一旦形成集团化作战,集团以外的高校以及退出的高校,招生情况都将很可能受到直接影响。
北大、清华:没有恶性竞争
援引《中国教育报》24日报道,北大招办负责人说,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高等教育机构对优秀人才选拔的高度重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而不是恶性的。
该负责人还表示,当前对于我国高校来说,真正应当关注的,不是招收了几个“状元”或高分学生,而是是否招到了真正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因此,在北大等7所联考学校内部已达成了共识,大家地位平等,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自由,不搞恶性竞争。
清华招办主任孟芊说:“不同的高校联合进行自主招生,主要还是基于在人才选拔理念、方法等方面形成的共识而走到一起,因此对于所谓‘华约’‘北约’的说法,我们坚决予以反对,这是不准确的。”
“一些人对高校合作自主招生的行为认为是在‘掐尖’,这实际上还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依然仅仅把高分学生看作是优秀的学生,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学生的意识。”孟芊说。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