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校自主招生方式比较和报考时注意事项
一直以来,人们喜欢用“自古华山一条道,万人争抢独木桥”来形容高考。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近几年来,高校自主选拔录
一直以来,人们喜欢用“自古华山一条道,万人争抢独木桥”来形容高考。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近几年来,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打破了高考“唯分是从”的局面,成为部分高校录取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自主招生试点的众多高校都在自主选拔中给出了优厚的条件:要么投档录取时给予一定分值的分数优惠;要么在录取专业时优先满足;要么把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有的甚至不通过高考提前录取等等。有这么多的优惠,自然,关注、报考人数也越来越多。
2010年的自主招生序幕即将拉开。对想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机会就摆在自己面前,如何去把握才能成功?本期我们将与考生一道,从自主招生的类型、比较、解读、访谈、经验、题训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攻克。
类型
打开关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以下简称自主招生)的网站,长长的自主招生院校名单不免让人头昏眼花,不仅本科自主招生的院校数量庞大,连高职(专科)自主招生的院校发展形势也越来越好。“什么是自主招生”“有哪些学校”“怎么考试,怎么录取”……考生不免发出这样的疑问。俗话说得好,凡事从最简单的下手。对于自主招生,同样的道理。那就对准他们,从里到外好好打探一番--
本、专科自主模式种种
本科院校:从3到76
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探索一种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考试评价、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选拔人才制度,2001年,教育部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江苏省3所高校试行了“自主招生录取”改革。2003年,在借鉴2001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又在全国选取了22所已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2004年,全国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又增至28所。2006年,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校在上海进行深化自主选拔录取“试验”,以完全自主招生预录取方式各招收300人。这一“破冰”式的事件对高考录取制度和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校的“试验”获得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同。2008年,进行自主招生的院校有68所。2009年更是达到了76所。
应该说,自主招生作为对长期大一统高考模式的一种突破,是有积极意义的。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高中毕业生,使得一些有专长的“偏才”“怪才”或一些有培养潜能的学生能走进大学校门。通过学校考评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纵观本科自主招生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教育部属或“211工程”院校实行的学校考评与高考成绩相结合的录取形式,这部分院校共76所;二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试行并可能逐渐推开的以学校测评为主高考成绩为参考的形式;三是部分学校在所属地进行的自主选拔。
类型一:基本面向全国
在我国自主招生的大军中,大部分自主招生高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自主招生的方式基本一致。到2009年,掐指一算,有76所之多,真是数量众多。这些学校要求考生都要参加高考,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但在学校投档录取时分数上有一定的“优惠”,有的达到考生所在省一本控制分数线即可录取,有的提档线下优惠30分,有的提档线下优惠20分等。这一阵营学校众多,而且特色各异。高校因类别和专业特色不同,自主招生选拔条件的侧重点也不同。如华中农业大学对“农业科技具有浓厚兴趣,立志学农爱农,以及热爱生命科学,立志从事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研究”的考生十分钟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在航空、航海模型运动项目上具有特长”的考生很感兴趣;北京中医药大学对“中医药名家子弟且对中医药学科有浓厚兴趣,并在中医药学科方面有独特见解与领悟能力者”敞开大门;中国人民大学对“国学、党史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文科特长学生”情有独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