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推荐制备受瞩目 教育部要求确保公正(2)
舆论一边倒,上述观点,是甫一开始就占了主流的声音。不过,《钱江晚报》在此3天前,就已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 因为看不惯校长腐败,怕噎着就不吃饭,最终结果只能是天才、偏才、怪才也跟着饿死。一考定终身看似
舆论一边倒,上述观点,是甫一开始就占了主流的声音。不过,《钱江晚报》在此3天前,就已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
因为看不惯校长腐败,怕噎着就不吃饭,最终结果只能是天才、偏才、怪才也跟着饿死。一考定终身看似公平,其实这才是中国教育问题滋生的病原体。自主招生不光要尝试校长推荐制,也要尝试更多更大胆的新体制,只有这样一个复合型的选拔体系才能具有规模效应,才能抵挡权力、金钱的冲击,才能真正公平。
B
中学校长极力辩白
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
北大大政一出,忙坏了全国400多所中学校长,虽然结果只有39所中学获得资质。
39个中学校长,则赶紧极力辩白,要大家认清一个事实:推荐上北大,要综合学校上下的意见,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
校长们的这番澄清,当然也关乎公平。因为当下国内中学校长的威信,似乎远远不足以让公众放心。
《南方周末》11月19日刊文,将矛头指向人类文明的另一个标杆:除了权力制衡,我们更应该提倡慎独和个人信誉。
文章指出,中国公共领域的一大问题,就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错位,该一个人说了算的时候他说了不算,不该一个人说了算的时候却听凭一个人说了算。
文章说,就凭(要求校长实名推荐人选和个人信誉挂钩)这一点,也该为北大喝彩。
C
中学校长不作为!
39所中学的推荐名单,昨日已悉数递呈北大招办。
各地名单顺次公布,舆论一片失望。期待中的偏才、怪才并没有出现,只有14岁的江苏小女孩成了最大的惊喜。
口诛笔伐的大片讨论,汇成一个声音:事实上,是中学校长根本不作为!
没有标准可循,又要稳妥起见,校长的推荐原则,自然成了按成绩来排排坐、分果果。
《京华时报》11月23日的评论文章说,可以批判中学校长们放弃权利的不作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能想到,在目前权力寻租无孔不入的背景下,让深嵌于行政体系的中学校长独善其身并且特立独行,异常艰难。
该作者说,校长实名推荐制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成为一张腐败的温床,其中暗含种种交易;要么中规中矩关照均衡发展的优等生。
最新
教育部就校长推荐制表态:要确保高考公正
昨日下午,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称,自主招生改革不可能尽善尽美,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我们还是要确保高考公正。
她介绍,北大在自主招生方面的改革已经实行了五六年的时间,原来的方法是学生自荐或学校推荐,而今年加了一条校长实名推荐。续梅说:校长推荐也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他也会征求老师、班主任、同学的意见,同时还要在学校进行一定范围的公示,这项改革从具体操作上来讲,大家可以看到和往年没有太大的差别。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