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成大热点 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今年冬天冷得早,但进入11月份以来,高校自主招生就成了一个全中国的大热点。先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国
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今年冬天冷得早,但进入11月份以来,高校自主招生就成了一个全中国的大热点。先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国内知名高校首次携手实行五校联考;随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3所高校宣称要在自主招生中联手。而北大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则将自主招生推上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叫好声、质疑声同时响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已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招生,而是中国怎样选拔和培养精英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试行的高校自主招生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在操作层面上一直存在一些争议。
校长实名推荐,能否公平公正
在各项争议中,北大新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当其冲。
11月16日,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39所获得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及其校长姓名,并进行公示。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被推荐、经北大审核合格的学生可免于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将享受高考北大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在北大之后,同济大学也于日前发布2010年自主招生方案,将在上海地区引入中学校长直荐制。同济大学表示:中学校长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最具发言权,中学校长推荐制,将有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尽管手握大权的中学校长们纷纷表示要慎重对待,但舆论普遍担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校长推荐制会否成为滋生招生潜规则的温床?
就此,有校长并不讳言手上接到的条子和来自各方面的招呼可能会越来越多。好在,他们有对策――排名次。确实,在不少中学,每个学生都有一张特殊的成绩单,其中包括学业成绩、荣誉加分和特长加分。只是,看似公正的推荐程序之下,又能否保证一个富有创新能力又懂得关心他人的学生,其能力能够被所在中学充分地优化为各种硬性考核指标呢?
钱钟书式偏才是否会被推荐
由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缺少统一标准,也让校长们产生了新的困惑。优秀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不一定是全才。以偏科生钱钟书为例,当年他报考清华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而被清华破格录取。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类似的偏才、怪才进入适合他们的名校。然而,不少中学校长表示,为了让被推荐看上去过硬,他们推荐的可能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各科全面发展、考试总分高、有理科竞赛获奖经历。因为,这样的学生推荐上去不会引起争议,也能得到大学的认同。
而纵观目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形式,与其说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如说更接近于一场尖子生的提前生源抢夺战。自主招生的第一步依然要凭考分说了算,学生要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必须报名参加各校的考试。这样反而使学生从准备一场高考,变为要准备一场高考和若干场小高考。这和自主招生考试的最初本意――引导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此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然背道而驰。
就此,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认为,应该研究、制定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的自主招生灵活形式,各高校都应办出自己的特色,录取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这样的高等教育才会多元化、多样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个性更有创新精神。
自主招生,农村学生机会更少
即便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做到了公平,这一种选拔方式在国内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可能会助推另一种不公平。从北大公布的39所中学名单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我省榜上有名的3所中学有两所在杭州。当这些中学的学生拿到越来越多的名校入场券时,那些只能靠高考分数来改变命运的农村学生的进入名校的机会因此而减少。(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