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自主招生 > 报考须知 > 文章正文

全面透析自主招生 考生不必恐慌教育改革(2)

时间:2011-03-10 13: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臆想的自主招生腐败 因为纳入统一的录取体系,当前全国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从本质上说,根本就不是自主招生,而是伪自主招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提到的争夺高分资源、只是极少数人的事情、另一个小高考,均与

臆想的自主招生腐败

因为纳入统一的录取体系,当前全国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从本质上说,根本就不是自主招生,而是伪自主招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提到的争夺高分资源、只是极少数人的事情、另一个小高考,均与没有真正实现自主招生有关联,所以,不能简单地将脏水泼在尚未实现的自主招生身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认为,既然自主招生现在是极小范围的事情,那么社会对自主招生就没有必要神经过敏,就应该允许高校去试验,一向宣称要给高校自主权,难道高校连这一点自主权还没有?他呼吁不懂教育的人少发表一些意见,要相信学校里的校长老师能够做好这个工作,毕竟民粹不是民主,现在很多批评胡说八道。

但从其言论带来的反响看,大众似乎在自主招生问题上患上了改革恐惧症。人们常常拿计划经济制度下的一些腐败不公平问题,来推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情况。却没有意识到,现在正在发生的高考作弊、加分腐败以及替考等等,其实都是因为很容易操作成功才难以根绝。在国外的自主招生体系之下,这些现象显然是很难操作成功的。而真正熟悉这个领域的人会知道,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是管办评一体化、教招考一体化,只要打通了一个环节,各个环节很容易全部打通,一个小地方的科级官员为何可以摆平从当地招生部门到省招生部门再到学校的招生部门?因为他们都是处在一个官场之中。但如果实行教招考分离,招生部门投档,但学校未必就接受,以前是官员说了算,现在还要通过教授这一关。换句话讲,高考改革本身也是去行政化改革。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理论上讲,分权之后肯定不会超过现有的腐败程度。从这几年的自主招生的实践来看,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几年公众对自主招生的质疑很多,但真正检举出来的情况却很少。但是,我们依然充满了对自主招生的恐惧。

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旅游团队,络绎不绝地到中国顶尖学府励志膜拜。大众似乎已经熟稔并服膺那个固有的金字塔形结构,它虽然残忍,但却似乎从来没有得以受到挑战,残酷的生存竞争甚至抹杀了这样的另类观念:大丈夫当如此也?还是彼可取而代之?

因为容忍,所以习惯,所以异化。人们常常忽视这种考试文化异化力量,它如同套在大多数人头上的紧箍咒,从根子上扼杀了想象力。人们也常常声嘶力竭批判传统的科举制度,面对高考改革却踌躇不前。事实上,正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所说,高考与科举考试的区别可能仅仅在于,现在只不过多学了一些声光化电、格致物理、夷人的洋文。但知识也好,经典也好,通通不过是敲门转,门开之后,便弃之如履。僵化的考试以及考试内容,在学生成长期留下的烙印难以消除,他们习惯于那样一个被框好的思维模式。而如果从科举与高考的共同功能为现行体制提供合法性来看,它们之间显然是有一种传统薪火相传,穿越了农耕时代、蒸气机时代,直到今日的网络时代,这样的幽魂,未曾离去。

从这个角度看,对自主招生改革的恐惧大可不必,如果说自主招生不够公开透明,那就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自主招生腐败横行,那就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在计划体制官方包办的考试制度下,提出完善高考制度的口号已经十几年,旧有的弊端有改善的迹象和可能吗?更遑论教育改革创新的大局。

只有把权力真正交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有了选择的权利之后,中国的教育改革方可真正启动。如果说打破计划体制害怕不能实现公平公正,那就永远不能打破了。如果说自主招生改革要给老百姓权利,老百姓却不敢要,那最开心的就是权力在手的人了。这无疑是件很悲哀的事情。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