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证明给其他人看 体育特长生让考试英雄汗颜
漫画:李鹄 “烈日炎炎,你们躲在教室里、树荫下乘凉,我们在一遍遍地冲刺、跳跃,数以万次地重复一样的动作。寒风彻骨,你们捂着棉被在宿舍沉睡,穿着羽绒服围在暖气旁侃侃而谈,我们手握冰凉的篮球,一遍遍练习着
“烈日炎炎,你们躲在教室里、树荫下乘凉,我们在一遍遍地冲刺、跳跃,数以万次地重复一样的动作。寒风彻骨,你们捂着棉被在宿舍沉睡,穿着羽绒服围在暖气旁侃侃而谈,我们手握冰凉的篮球,一遍遍练习着投篮动作,红肿的双手如树皮一般。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迹斑斑;冬天,身体凉了又热热了又凉,雾气腾腾。”
这是某社交网站上一篇点击率很高、名为“体育生凭什么”的帖子,是体育特长生(以下简称体特生)的内心独白和为自己正名的宣言。在大学校园里,体育特长生是个有点特殊的群体,在同学老师眼中,他们的形象可能是性格爽朗、乐于助人,也可能是吊儿郎当、不守纪律。
体特生入学时的高考(论坛)成绩相对较低,上了大学后,要一边进行专业训练,一边坚持文化学习,一样都不能落下。尤其是那些课程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名校,体特生面临着更多来自学习、训练、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
不过,很多体特生把不怕苦不服输的体育精神不仅仅发扬在赛场上,还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事事都力争做到最好。
“我想证明给其他人看”
来自上海的女篮特招生向瑛颖,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二年级。在一门专业课上,老师问:“你在课堂上最想学到什么?”她几乎脱口而出:“我想学到在清华待下去的信心。”
如今,已读大二的她,同时担任着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女子篮球队队长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这学期开学以来,向瑛颖忙得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她形容自己的状态是“崩溃”二字。社团工作、训练和学习“三肩挑”的状态让她不堪重负,向来劲头十足的姑娘觉得体力透支了。她在寝室桌子底下摆了一箱功能型饮料和一袋咖啡,用来提神。对向瑛颖来说,体育一直都是健身健心、忘却烦恼的事情,“以前一到训练场,我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但现在,我连发泄的力气都没有了。”向瑛颖一脸疲倦地说,牙疼、运动抽筋、眼睛浮肿,这些都是过度劳累的结果。
然而,不管有多累多难,她都积极面对。学习上,她丝毫不敢放松,“当天的作业一定当天完成”;好好训练和比赛是“回报清华”,也要全力以赴;社团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需要认真处理。“我就是这么个性格,事情没做完,不管怎么样,打死我也要完成。”向瑛颖说。
“学习的压力是最大的。”一踏进清华的校园,向瑛颖就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的成绩自然不能与其他学生比,差距太大。”但她很要强。英语(论坛)不行,她就每天6点多起床,抽一个小时的时间学英语。她床头贴着一张便条,写着“每天听力30分钟,阅读20分钟,词汇10分钟”。作为女篮队长,队伍管理、感情建设等等大小事务她都要负责。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一职也不轻松。6∶3∶1,这是向瑛颖为自己划分的学习、训练和学生工作的时间分配比例。采访她时,她正紧紧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地制作一个课堂展示需要的视频。“很多人对体特生都有刻板印象,觉得他们不好好学习。但我所认识的体特生,99%都不是混日子的。我也不想混日子,我要证明给其他人看。”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向瑛颖自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自我调节“放平心态”,而一旦取得一点成绩,“比如哪个老师夸我‘有想法’,夸我的作业‘挺好的’,我就很开心很满足了”。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