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体育特长生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加分权力上收还是下放 高考体育是否该加分

时间:2010-12-20 15:2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即使厦门马拉松作弊事件未曾曝光,围绕在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上的议论也不会停止。几乎可以这样形容,体育加分就像一个潜藏的雷区,每当有丑闻被媒体披露,这个话题就会立刻被抛上台面,遭受质疑和非议。高考体育加分政

即使厦门马拉松作弊事件未曾曝光,围绕在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上的议论也不会停止。几乎可以这样形容,体育加分就像一个潜藏的雷区,每当有丑闻被媒体披露,这个话题就会立刻被抛上台面,遭受质疑和非议。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到底该不该取消?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每个人都有话要说。在高考制度无法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命运之下,公平比什么都重要。而层出不穷的体育加分造假丑闻,则让这项政策冲在破坏高考公平的最前线。

加分政策

保留还是取消

不知从何时起,裸考这个词开始流行。如果没有机会穿上加分外衣,就只能裸身踏进高考考场大门,这让很多考生都感受到了危机。于是,体育加分成了许多人眼中的捷径。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李天凤直言,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为此家长不惜动用各种关系,为孩子能进入更好的高校创造条件。

显然,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造假行为正在挑战社会的诚信底线。在各方争执中,呼吁废除体育加分政策的声浪异常高涨,既然体育加分已经有悖初衷,何不干脆令行禁止,一劳永逸地遏制不法行为。

事实上,有些省份已经付诸实践。2004年,陕西省发生批量造假二级运动员证事件,从2005年起,陕西省取消了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的规定。这一措施当时获得了大多数家长的赞同,也被业内认为从源头上堵住加分造假,最起码地保住大多数人的公平。此后几年,湖南、山西、云南等省也先后出台整顿动作,通过收紧加分范围、降低加分幅度等政策杠杆,意图化解体育加分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不过,另一种声音也依然存在,认为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并不可取。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院长朱华山担心,如果取消加分政策,会不会影响当地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昆明一中体育老师张敏昆则认为,体育加分政策本身并无不公平之处,如果一刀切,对体育教学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

站在政策制定部门的角度,高考体育加分的初衷毕竟是好的,不能因为执行层面出了问题就彻底否定。但很多人对这一说辞并不买账,沈阳回民中学的体育老师和学生家长抱怨,体育加分实行了这么多年,最初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反倒助长了舞弊之风。

加分权力

上收还是下放

不管高考体育加分曾引发多少争议,这项政策目前仍旧存在,短期内并无彻底取消的迹象。面对作弊事件,人们在思索:加分权的归属是否合理?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思路:权力上收回归教育部和权力下放落实到高校。

从理论上看,加分权上收可以有效扼杀地方保护主义下的加分特权和钻空子行为,最大限度地防范因体育加分造成的高考不公平现象。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一刀切,难以顾及各地特色。况且,教育部不可能解决全国所有考生的问题,在操作层面还要依靠地方的力量。

同样,将加分权下放也是利弊兼存。国外高校录取体育特长生,更多依靠高校的自主考察和检验,考核手段更为灵活务实。目前我国高考改革的趋势就是自主招生。将体育加分权交给高校,其实是将加分与高考剥离,尽量避免这种因素对高考公平性的影响。但这又会衍生出另一难题:谁来监督高校?高考体育加分涉及多个主体,一旦加分权掌握在关系考录直接利益的一方手中,很可能被某些人群利用,甚至会出现地方高校与招生办之间的直接串通。

遏制作弊

曝光还是把关

争论只是争论,在事实没有改变之前,如何在现有政策体系下规避体育加分作弊现象,才是社会和主管部门面临的最严峻课题。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分作弊毕竟是暗箱操作,怕公开、怕监督,曝光会让它无处遁藏。设立体育加分听证会、网上公示资格审批流程等,都是可行措施。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