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录蒋方舟之争” 叩问高校自主招生六年之“痒”
“我不过是参与了开路” 随着高招录取进程的推进,今年夏天最红的高考生是谁?蒋方舟和张孟苏。前者是少年作家,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
“我不过是参与了开路”
随着高招录取进程的推进,今年夏天最红的高考生是谁?蒋方舟和张孟苏。前者是少年作家,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后者据说是因综合素质被新加坡某高校看中,已预录取,正在等待笔试。
蒋方舟今年的高考成绩561分,其中语文117分、数学131分、英语128分、文科综合185分。对此,她感觉“发挥正常,语文和文综考得不太理想”。而今年清华大学在湖北的文科录取分数是614分。因为通过清华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般可加20分参加该校录取排序。破格获加60分的考生,在全国较少见。
对此,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芊给出的答案是:蒋方舟与所有参加清华自主招生的考生一样,接受了笔试、面试等一系列程序,对蒋方舟面试达到3个小时。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加分分为3档:20分、30分、60分。每年都会有少数学生享受60分的加分。蒋方舟的表现得到了专家组的首肯,决定给予60分加分。
蒋方舟在博客上这样回应:“目前的保送政策,更倾向于理科生;文科生除了小语种外,没有什么保送资格。我们渴望和争取凭借自己的人文特长进入大学,接受深造。往大了说,给一个国家的青铜器镀上黄金的,应当是文化,而不是其他。有些人认为我堵住了他们上大学的路;我认为我不过是参与了开路。”
是的,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参与了开路,我们没有必要对少年成名作家和拆雨篷助人的素质女生多加苛责,而是反观高校自主招生,它的尺度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可以肯定的是,自主招生的口子不能收,但如何放?放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机制可以制约招生腐败?如何维护考生权益?在自主招生实施6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此作了深度追访。
自主招生6年间
自2003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这成就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自主招生”。
试点高校在各省的自主录取名额最初每年一般只有4~5人,从2006年开始,自主招生范围扩大,包括招生数可以达到高校在各省招生总人数的20%左右;其次是选拔的方式也有很大变化。
现在,自主招生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推荐、笔试和面试。在推荐阶段,一般以中学校荐为主、学生自荐为辅。高校根据各所高中历年来考入学校的学生人数,分配给重点中学推荐的名额,这些学生自动获得参加笔试资格。而对于自荐生,高校的招生组会对自荐申报材料仔细阅读、分析、比较,从中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参加笔试。一旦同意其参加笔试后,就与校荐生一样了。
笔试一般淘汰率在50%左右。通过笔试的学生再参加面试。面试阶段一般淘汰三分之一左右。面试合格者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在高考提档时可享受降20分至30分的优惠。当然,具体降分的多少也是各高校自主决定的。
法学专家贺卫方教授:
现行自主招生弊大利少
与贺卫方教授的这次对话是上周末在浙大幽静的之江校区进行。3年前他做了一件让不少媒体广泛报道的事情:因质疑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一怒暂停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仍未恢复。我们的对话自然从自主招生说起。
记者:中国大学一直呼吁要更多的自主招生权,从2006年开始,自主招生政策的实行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同时又有许多民众对自主招生的公平和公正性发出疑问,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贺:现行的自主招生,我认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我认为弊大于利。
其一,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的出发点是为了寻找不适应应试教育的那一部分学生。可包括北大、清华在内,大部分学校只有降分20分的空间。我不认为这20分能体现两类学生多大的差异,只会开启腐败之门。
其二,自主招生政策没有触及根本制度,不可能改变现状。每个学校都必须有一种内在的动力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名誉,如果没有这种内在机制控制招生的每一个环节,那么自主招生肯定会变成一出乱局,加剧高考的不公平。而现在外部权力很容易干涉大学内部的招生、管理等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我们大学教育的结构有问题,缺乏体制之间的竞争。所以垄断造成的疏于职守、腐败盛行具有某种必然性。制度的制约机制没有形成,这是我非常担心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