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辅导 > 文章正文

实用资料推荐:高考语文真题研究经典范例

时间:2010-02-03 16: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准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突破口。       研究考点:文言文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准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突破口。

    

  研究考点:文言文实词

  本文来自试题调研《高考真题360°全解密》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准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突破口。如何从今年的高考试卷中明确科学的复习方向,如何以一道高考题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下面的讲解将一一为您解答。

  真题1(2009年全国卷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

  真题2(2009年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真题3(2009年湖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真题4(2009年湖北卷)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真题5(2009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准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突破口。

  研究步骤:

  Step 1 —— 结合大纲,探究命题思路

  考纲对于这一考点的明确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要求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对于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文言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考查的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从词性的角度讲,主要侧重于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对于语境的分析,考生既要考虑到“小语境”,又要考虑到“大语境”,“小语境”即词语所在的语句,“大语境”指对词语意义有较大影响的语段。 考查方式既有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的专项考查(除上海卷外,其他地区均为选择题),也有结合文言文翻译进行的综合考查。选择题形式的专项考查一般以选择解释错误的选项为主,但也有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的(如2009年广东卷)。

  Step 2 —— 课本探源

  高考考查的基本方向是“命题在课外,工夫在课内”。也就是说,高考题目尽管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源于课内,在教材中总是能见到这些题目的影子。因而,考生应善于把考题与教材联系起来,找到命题的“本真源头”,从而提高答题效率。那么,高考命题到底与教材有着怎样的关联性呢?我们以2009年高考题为例作以探寻。(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