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二十个经典问题(3)
十二、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作文感情真挚的标准是什么? 能不能用第三人称写? 过分地追求新意,认为标新立异就是创造,这是一种偏差的认识,实际上创造不只是限于立意、内容一个方面,在语言方面也可以创造。另
十二、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作文感情真挚的标准是什么? 能不能用第三人称写?
过分地追求新意,认为标新立异就是创造,这是一种偏差的认识,实际上创造不只是限于立意、内容一个方面,在语言方面也可以创造。另外,创造不只是有一个想法,还需要把你的想法能够合理化,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语言也是,如果你有一个比喻的想法,你就要把这个比喻想清楚,让人家能够接受。对于中学生来说,考场中的作文创造,并不是要求你惊天动地,你只是比你自己过去有一种超越的追求,有一些提高,比你周围的同学有一种超越,这个超越当然既包括了内容,也包括语言方面,这就足够了。希望同学们正确理解俄文方面的出新,出新应该包括内容、语言两个方面。
十三、高考复习中语文课本究竟有没有作用?
高考尽管脱离课本考,但是实际上课本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考试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语文的专项知识,尽管考题里不涉及术语,但是在理解题目和回答题目中必不可少地需要运用语文的专项知识,这些是语文课本上非常重要的内容。再有,同学们不爱听老师的课,认为老师讲得比较陈旧,例如老师讲文章的字词、段落、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样讲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帮助同学积累你的背景知识,例如你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你不读鲁迅的小说,就和读过鲁迅的小说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也是为写作服务,因为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本的范文理解清楚,对于写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课堂上利用课本同样可以做信息阅读的训练,这方面需要老师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同学们其实自己也可以和高考题进行比较,利用课本上的材料,进行信息阅读的训练,毕竟课本在文章的规范性上与高考用的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是非常接近的,这方面,它实际上比很多那种不太好的模拟试题的意义更大。
十四、什么样的作文最能打动老师?
毕竟写高考这篇作文目的就是获得高分,而你的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因此打动老师应该说是这篇作文最关键的地方。这里首先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你写的文章应该是关注时代的,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的问题,当然这个社会热点的问题,不见得都是政治口号,但是必须有时代感,因为文章为时而作。有些同学不能打开思路,他顶多想的就是中考、高考,分数排队等等,眼界很狭小,老师不喜欢。另外是写中学生熟悉的事,有的写文化大革命,那你不熟悉,就是班门弄斧。还有,有的同学写早恋,早恋可能是有时代感的热点问题,但是阅卷老师不能接受。第四,应该是具体的,以小见大的材料,这样才是作文,而不是政治考试。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要写好,要得体。只有思路开阔的选材,注意语言很精采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还有一点,就是应该有比较美好的感情,因为你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发现和赞颂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是有的同学不是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一到考场作文就把自己写得灰头灰脑的,当然老师不会喜欢。
十五、语文水平不错,怎么进一步提高?
想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是不现实的。平时语文成绩很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力很高,同时也已经把答题意识和解题技巧充分发挥出来了,可能这样很难真正再提高了。如果只是说语文能力很强,解题意识和解题思路还是有很大的余地可以提高的,那可以从高考题目的思路,要求具备什么样的解题意识方面多下手。比如诗歌鉴赏题,既然我们知道,它只是从某种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只是错误的选项,只是对词句理解上的错误,而不是真正的鉴赏,那我们就可以很明确地从这个意识上提高自己。
十六、作文题是否真正能够体现学生的能力?
任何时候的作文题都是在考同学们的能力,因为只有作文这一块是和其他学科、其他任何领域都不一样的,确实是学生能力的创造。只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和以前要求的题目的题型不同,对同学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以前材料作文,审题是第一要素,题目如果没审对,再好的语言也是没用的,所以当时决定一篇作文好坏的第一评价就是审题。现在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对于体裁、选材、利益取向的限制可以说是非常宽泛的。当然,第一评价标准很自然地变为语言。这些语言应该是一种思想认识的语言,而不是唯美主义的,言之无物的语言。如果这方面能够做到你的思想通过很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在作文得分中占到主动的地位。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