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辅导 > 文章正文

2006年高考大纲解读: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2)

时间:2009-12-19 17: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对地方卷来说,既要向全国卷靠拢,又要体现地方特色,力争命出与众不同的题来,所以,命题形式上会百花齐放。主要命题形式除话题作文外,有以下几种: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图画或图文混合作文;词语作文;题意作文

对地方卷来说,既要向全国卷靠拢,又要体现地方特色,力争命出与众不同的题来,所以,命题形式上会百花齐放。主要命题形式除话题作文外,有以下几种: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图画或图文混合作文;词语作文;题意作文;大小作文等。就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来说,不外乎就是这几种,只要我们熟悉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考作文备考过程中,对这几种命题形式都要训练,都要让学生掌握他们的提点及写作方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种题意作文。上海点击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卷、福建卷、湖北卷就是采用的这种命题模式。其特点是,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其实,这种命题模式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出现(如各地的模拟试题),但在高考作文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类。所以,有人把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称作“后话题作文”。其写法是,首先将题意作文转化为话题作文。转化的关键,就是将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浓缩成一句话,并以此作为自己作文的话题。有了话题以后,就可以按话题作文的要求来写。如2005年上海卷,作文题中有这样的提示:“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根据这个提示,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文化生活与我(我们)的成长”的话题作文;2005年福建卷,根据图画上的文字提示,就可以将每一组提示语其转化为一个话题,如“我规范”与“我新颖”、“我稳定”与“我多变”、“我周长短,面积大”与“我周长长,面积小”。不仅题意作文可以转化为话题作文来写作,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也可以转化为话题作文来写作。如命题作文,可以将作文题目看作是一个话题,你仍然可以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只是不需要你自拟题目。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因为话题要自己确定,也可以自己确定,所以,考生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由此可见,2006年考查题意作文的趋势将更大,数量将更多。

当然,还要注意多题作文的命题形式。2005年,重庆卷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题。小作文考一篇说明文,占10分;大作文考一篇命题作文,占50分。这种命题形式虽然走了老路,回到了以前的高考作文命题模式上去,令很多老师、学生顿感意外,无所适从,但仍然有其合理性,也是不违背考纲的,更主要的是可以全面考查考生的作文能力。因此,备考2006年高考,多题作文命题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

2.作文总体难度降低,可能限制某些文体。

这次高考作文纲的调整,表述更科学,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前面已有分析,这里不再嗦。要说明的是,2006年的高考作文有可能限制文体,也有可能以小作文的形式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这从考纲的调整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考纲中将“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调整为“常用应用文”,可见“常用应用文”将进入命题人员的视线;诗歌、戏剧等不属于“常用应用文”,在2006年的作文题中将有可能受限。事实上,2005年高考有的作文题就限定了某些文体不能写作或者只能写作某种文体,如2005年北京卷就限定只能写成议论文。这是一个明显的信息,我们要高度重视。可以预见,议论文将成为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宠儿。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议论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当然,如果高考作文题目的要求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表示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体)都是可以的。你选择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常用应用文体,这是符合要求;你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等文学体裁,这也是符合要求的。但从备考的角度来说,还是要记住“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这句话,练好基本文体,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性散文),以不变应万变。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