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模拟试题 > 文章正文

名师指导:2011年6月高考文综备考全攻略

时间:2011-05-05 17: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文综科目备考要突破思维定式新课改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表现为四个有利:其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其二:有利于高考的公平、有效;其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体现个性;其四:有利于高中新课改与高考的有机结合

文综科目备考要突破思维定式

新课改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表现为四个有利:其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其二:有利于高考的公平、有效;其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体现个性;其四:有利于高中新课改与高考的有机结合。拓宽高考考察的知识与能力范围,为高校选拔那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学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努力改进的方向之一。

早在2007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迎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新高考;2008年江苏也加入了这一行列;2009年天津、浙江、安徽、福建、辽宁、上海步入新课程高考;2010年首都北京的考生也加入进来;2011年河南省实行新课程高考,其总体原则将遵循既保证平稳过渡,又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改历史学科复习几点建议:

1.熟读教材 构建架构

教科书是我们备考的依据,熟读和研究教材是每个考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常言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的新特点是按模块编写,具体讲分作相互联系的三部分,模块单元课。

河南省选用的历史教材共有5个模块: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科学发展史、变法与改革、历史人物评说。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是专题史的体例,共40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必修共75课,选修共51课,共126课。高考试卷中的试题是必修和选修必做。熟悉教材不是要学生机械地读教科书,不是要死记历史事件,而是要敢于质疑,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带着问题考察历史,从历史中探究事理,明了历史的发展变化,搞清楚历史问题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倡的读书法是:①史论结合读书法,②分析和理清层次,③提炼和概括要点,④仔细推敲词句,⑤圈点批画,⑥编写读书提纲等。

2.线索清晰 抓住细节

新课标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在复习备考时,应关注古今,关联中外,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理清线索,突破思维定式。

新课标的历史考纲与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体系编制的。第二轮的复习必须强调知识间的联系,既要清楚宏大主题,又需明了小而灵活的小专题。如:高中新课程强调三大核心史观强调工业化、生产力作用的现代化史观;强调尊重各文明单位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观;强调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全球史观。

3.精炼试题 提高应变能力

精炼各类试题,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试题呈现出的新情景、新角度、新问题,提高应变能力,把握住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是备考中的重中之重。

怎样高效做题,实战演练呢?我们认为:(1)真题训练是最好的训练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2)做各类题型训练,关键是审清题意,拓展思路,练中感悟,练中迁移;(3)对热点问题分析,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将学科间知识综合应用。通过模拟演练,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问题的核心要素,对历史境况的特点有一定的感悟,能概括出问题所涉及的历史发展趋势,并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和观点。

新课改下应注重生活性和综合性

新课改高考让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感到担忧,这种担忧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第一年的新课改高考,没有多少范例可以参考,新课改高考的不确定性还存在。但从2010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已经在向新课改高考转变,有不少试题就体现了新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在这里,我结合我对外省新课改高考的考察以及对往年高考的总结,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