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探索性问题的题型分析(3)
例1 有两个不是常数数列的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且a1=b1=l,那么它们最多有多少个对应项的值相等?你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吗? 解析 根据题意,要找出有多少个对应项的值相等,可以分别设数列的通项 an=1 (n-1)d (
例1 有两个不是常数数列的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且a1=b1=l,那么它们最多有多少个对应项的值相等?你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吗?
解析 根据题意,要找出有多少个对应项的值相等,可以分别设数列的通项
an=1 (n-1)d (公差d≠0).
bn=qn-1(公比q≠0,1).
由对应项的值相等an=bn,有1 (n-1)d = qn-1.
于是,问题归结为讨论这个关于n(n∈N*)的方程解的个数,这个结果不易直接得出.怎么办呢?如果换位思考,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探索,则可以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自变量取正整数时交点的个数,这个问题就变得很具体了.
令y1=1 (n-1)d (d≠O),
y2= qn-1 (q≠0,1).
函数y1的图象是直线上自变量取正整数的点;函数y2的图象是指数函数的图象右移1个单位,且白变量取正整数的点.显然两者的图象均过点(1,1).
图l
(1)q0,且q≠1时,①若d0,y1单调递增,则仅当ql时,y1与y2可能再有交点,且最多再有一个(如图l);②若d0,y1单调递减,则仅当0 (2)q0,y2=qn-1对应的点分别在y=|q|n-1和y=-|q|n-1两个函数的图象上,y1与y2的图象最多再有2个交点(如图3). 综上所述,两数列中对应项相等的项不超过3个. 图2 特别地,选取等差数列{an}:1, , ,- ,… 等比数列{bn}:l,- , ,- ,… 其中,a1=b1=1,a3=b3= ,a4=b4=- ,… 点拨 本题运用两次等价转化思想,把问题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自变量取正整数交点的个数,然后再运用数形结 图3 合思想予以探索解答.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经常应用.
二、题设开放型
题设开放型探索性问题的特点是给出结论,不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需在给定结论的前提下,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但满足结论成立的条件往往不唯一,答案与已知条件对整个问题而言只要是充分的、相容的、独立的.就视为正确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总体思路是:采用分析法,把结论看作已知进行逆推,探索结论所需的条件.
例2 如图,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中,当底面四边形 A
ABCD满足条件___________ 时,有A1C⊥B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的情形).
解析 题目给出了部分条件及确定的结论,要求深入认识其内在联系,填写能得到结论的一种条件.
∵A1B1C1D1ABCD是直四棱柱.
∴A1A⊥底面ABCD,B1B与D1D平行且相等.而AC是A1C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
B1D1∥BD,
要使A1C⊥B1D1,只要A1C上BD,进而只需AC⊥BD.
这就是底面ABCD所需满足的条件.
点拨 填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菱形皆可.因为这些特殊四边形都包含着本题所需的本质:AC⊥BD.AC⊥BD是结论A1C⊥B1D1成立的充要条件,而所填的ABCD是正方形或菱形则是使结论A1C⊥B1D1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三、全开放型
题设、结论都不确定或不太明确的开放型探索性问题,与此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有开放型的探索性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探索,才能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例3 某自来水厂要制作容积为500 m3的无盖长方体水箱,现有三种不同规格的长方形金属制箱材料:①19×19;②30×10;③25×12.(长度单位:m).
请你选择一种规格的材料,并设计出相应的制作方案.(要求:①用料最省;②简便易行).
解析 要求设计方案满足“用料最省”,即使无盖水箱的表面积最小.如图1,该水箱的长、宽、高分别为a、b、c.
则其体积V=abc=500(m3). 图1
其表面积S=2bc 2ac ab≥3 =3 =300(m2),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