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模拟试题 > 文章正文

2011年高考物理必须知晓十五大拿分锦囊(4)

时间:2011-02-26 13:3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4.画好受力分析图。要按顺序检查受力分析是否全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 锦囊五:求解平衡问题的三种矢量解法 1.合成法 所谓合成法,是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先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两个力合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

4.画好受力分析图。要按顺序检查受力分析是否全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

锦囊五:求解平衡问题的三种矢量解法

1.合成法

所谓合成法,是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先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两个力合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合成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此方法简捷明了,非常直观。

2.分解法

所谓分解法,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分解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运用此方法要对力的作用效果有着清楚的认识,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x轴和y轴)进行分解,再在这两个坐标轴上求合力的方法。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Fx = 0,Fy= 0.

(1)正交分解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当物体受力较多且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应用该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正交分解法是一种纯粹的数学方法,建立坐标轴时可以不考虑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也是此法与分解法的不同。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成(求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3)坐标系的建立技巧。应当本着需要分解的力尽量少的原则来建立坐标系,比如斜面上的平衡问题,一般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建立直角坐标系,这样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就落在坐标轴上,只需分解重力即可。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坐标系的选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题目的具体情景和设问灵活选取。

锦囊六:关于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

(1)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2)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FN.(3)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

3.摩擦力的方向

(1)摩擦力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作为动力),可能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能成任意角度。

锦囊七: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必须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了两层含义:①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两个概念:①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速度)的原因。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②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它描述了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怎样运动。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因此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