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山东理科综合试题评析(化学)(2)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取材考究,立意高远。在问题设置上,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从较低起点入手,以能力考查为主导,注重化学科学素养。做到了高处着眼、低点入手,注重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取材考究,立意高远。在问题设置上,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从较低起点入手,以能力考查为主导,注重化学科学素养。做到了高处着眼、低点入手,注重双基。同时试题具有鲜明的立意,那就是始终以考查考生能力为主导,抓住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内在联系,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突出考查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如第15题着力于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新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思维容量较大;第28题以廉价制氢为素材,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影响因素等重要内容,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原理并有较高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第29题以金属防腐为载体,考查铝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电解原理与应用、原电池原理与应用、水解平衡等,对学生迁移应用、综合计算等能力有较高要求;第30题以工业生产聚铁为背景,将工业生产的大背景浓缩到实验环境中,将SO2性质、气体制备与检验、气体除杂与尾气处理、仪器装配、Fe3 与Fe2 的转化、离子除杂、过滤、pH测定的操作方法、逻辑推理与计算等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有机融合,考查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
(2)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题给素材的阅读,敏捷、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结合已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一项重要要求。今年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这一点。如第15题,沉淀溶解平衡与pH变化的曲线,对试题的正确解答既具有重要的提示又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只有理解了图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和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解答;第30(4),pH对聚铁质量的影响,将化学原理、逻辑分析、计算结合到一起,设计新颖,思维容量较大;第33题,要求考生正确提取合成路线提供的有效信息,整合所学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正确迁移才能正确解答本题。总之,试卷中信息的呈现方式相当丰富,包括文字、方程式、关系曲线、实验装置图、工业(或实验)流程图、物质合成路线等,这些呈现形式也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普遍采用的,可以说,试题对学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检验。
(3)突出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无论中学化学还是大学化学都应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这也是社会发展对化学人才的要求。试题充分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题的分值比例增加和实验试题命制的尝试两方面。化学总分78分,涉及实验的问题共26分,约占化学总分的33.3%,比去年29.5%有所增加,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化学学科和新课程理念中的地位和作用。
4.立足实践,注重应用
化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中,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也正以其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试题的情境设置都是依据生产实际,而不是刻意杜撰,试题内容尤其是 卷填空简答题,涉及到生活、化工、环保、材料、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立足实践是本年试题鲜明的特点。如,第28题涉及到了关注低碳经济、开发清洁能源、对接科研前沿;第29题金属防腐更是生产和生活中必须考虑的方面,同时隐含节能减排,而且选材贴近实际生产方法和过程。第30题涉及聚铁的工业制备,将实际生产和实验室操作联系在一起,实验内容、仪器装置、实验方法都真实可信,杜绝了为考试而创造实验的现象。第31题着眼材料,第32题涉及碳纳米管,第33题涉及合成药物,化学的应用性渗透到每一个题目之中。这样的题目使考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