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经验交流 > 专家讲座 > 文章正文

2012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化学)(2)

时间:2012-01-06 16:30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15 10 11 36 (三)无机物 4 2 6 12 (四)有机物 2 9 12 23 (五)化学实验 3 3 14 20 总计 25 44 43 98 同学们必须在学习、复习和解题中明确这个变化,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 (二)命题方式:从知识背诵走向综合运

15101136(三)无机物42612(四)有机物291223(五)化学实验331420总计25444398

  同学们必须在学习、复习和解题中明确这个变化,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

  (二)命题方式:从知识背诵走向综合运用

  前文提到的两层考察要求,直接体现在了命题上。我们从几个例题来说明:

  例如2011年第27题(参考样题试题69),对SO2的性质探究,涉及到浓硫酸产生的白雾的问题。

  从初中以来,我们接受的知识就是,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加热条件下也不出现酸雾,所以同学们推测白雾是 4价的硫化物SO2或H2SO3。但后面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 4价硫化物不符合,只能是 6价的硫化物SO3或H2SO4。

  当知识和实验事实激情碰撞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晕了,该题的难度系数是0.51,就意味着相当于一半的同学未得分,难度相当高。但请大家注意,难,是难在学科本身的思维方法上面,而不是知识的问题。

  化学本身的学科背景是,在做实际的科学研究时,先有实验事实,再总结经验规律(只是总结,不是绝对真理)形成理论,再用规律指导新的实验。当实验事实和原有理论发生矛盾时,一定是事实第一位的。所以这道高考题,是经典的从纯理论考察向联系实际的转变,是从知识检索式答题向逻辑推理式答题的转变。

  (三)复习建议:

  1、摒弃题海战术,在有一定量的练习题量的基础上,多总结多思考。比如刚才的27题,如果做题的思路是落在,把浓硫酸可能挥发作为一个偏门知识点背下来,那对于高考是毫无意义的;如抓住了思路,叫做尊重实验事实,按照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不和原有知识纠缠,这道题就毫无困难了。

  2、摒弃检索式答题,注重逻辑推理。

  3、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模型和通性,特别要关注选修4反应原理对必修1化学性质的指导意义。(作者: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郑瑞)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