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数学)(3)
0.26 23 2010年理工类第16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线面平行与垂直、二面角) 0.83 23 2008年测试二(第15题) 样本估计总体(数据分析,频率分布直方图等) 0.70 24 2011年理工类第17题 茎叶图,平均数、期望、方差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高考《考试说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调整:
(1) 在小题上,有5道题做了调整,并新增了一道函数题。这道题来源于2010年理工类第14题,难度系数为0.23,《考试说明》解释:主要考察函数周期、图象、零点和点的轨迹以及图形的面积等内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图形直观能力等数学素质和学习潜能,考察学生对周期的本质理解的水平等。这说明高考将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于数学能力的考查,即以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为核心的考查。
(2) 在大题上,样题的更改体现了命题思路的一个变化:知识点考查的面更广,综合性更强。但是考生容易在难度系数上造成一个误区:认为调整的题难度系数变小。根据前面对于北京试卷组成结构的分析,北京市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是比较稳定的。
(3) 同时,《考试说明》将这些调整的题换为近两三年北京市高考真题,意味着北京市近年高考真题深刻体现着北京数学的命题思路。即意味着北京市新课标的改革趋向稳定、成熟。新课标以来北京市对高考数学的改革趋向数学思维能力考查,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法通解。而这些题对于相应考点的考查都是很强的代表性,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原理、思维主线,同时加强对知识点原理应用的考查。
写至此,笔者不禁想到现在高三的学生,想给高三的同学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 认真阅读近年和去年的《考试说明》,并将《考试说明》中的题目给做一遍,体会其中的“变”与“不变”。
(2) 从《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出发,结合考试范围和要求层次、自己一轮复习对各章节知识点的理解,设计符合自己的二轮复习计划,从而认真规划自己的寒假及后期高三复习。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本《考试说明》,他指导着北京卷命题思路与命题方向,也指引着广大考生复习目标与能力提升。(作者: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崔用亮)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