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名师教你高考加分窍门
本报记者 李建芳 见习记者 蔡镇金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不少学生出现了学习疲惫的“高原反应”,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考试时该注意哪些答题技巧,在考场上如何发挥出最佳水
本报记者 李建芳 见习记者 蔡镇金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不少学生出现了学习疲惫的“高原反应”,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考试时该注意哪些答题技巧,在考场上如何发挥出最佳水平?本报特别邀请了福州部分中学高三一线名师,为考生做考前一个月的复习策略与建议,帮助考生增加考场胜算。
数学:注意整理自我的“错题集”
福州八中高三数学集备组组长陈达辉
考前一个月的数学复习,要抓住四个关键词安排自己的复习策略。
第一个关键词是“回归基础”。目前各校基本进入二轮复习的尾声。一轮复习是基础的复习,二轮复习是综合训练的复习。因此,有的考生出现了基础部分重新遗忘的现象,因此在最后一个月,复习要重新回归课文,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第二个关键词是“通性通法”。要注意方法的归纳,掌握数学解题时的常见解题思路,对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进行整理、理解、消化,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维。
第三个关键词是“纠错”。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考生平时有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这时候一定要重新回顾与反思,避免在高考考场上因思维定势犯同样的错误,没有错题集的学生,也应利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整理以往自己考试时容易出错的题。
第四个关键词是“做完卷”。适当做一些有质量的完整试卷,频率一般是一周两至三份,不能随意地做,而是按高考时间来完成。
一般来说,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有所拔高,答题时如果考生感觉偏难,可以先跳过去做解答题的16、17、18题, 题选考题也可以先做,21 通常难度不高。对于19、 两题,20可以先做其中容易的小题。这样的答题顺序,可以使考生先把容易得分的题都拿下,再来攻难点。考试时遇到难题,一定要懂得“我难别人也难”的自我暗示,调整好心态。
语文:今年高考不能写“骡文”
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州八中高三语文老师黄丹青
在考前最后一个月,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基础,给考生们考前复习提四个建议。
一是每周尽量做一份完整的试卷,可按高考的规定时间来完成。作文可以不写,但一定要列出提纲。做完卷是给自己做最后的会诊,并保持考试的状态。
二是对考纲要求的背诵书目再复习一遍,适当背一些明清小品。比如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明朝吴从先的《小窗自纪》,里面的短句极富人生哲理,对景物的把握也非常好,适当背一些名句可以用在写作中,这些短句不落俗套,可以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三是今年《高考考试说明》提出要加强作文的文体规范,这就给出一个信号:今年高考不能写“骡文”。所谓“骡文”,即非驴非马,文体既不是记叙文,又不是议论文,更像是杂文,对这类“天马行空”的文章,今年高考可能会严格规范,值得考生注意。因此,在作文练习时,就一定要养成规范的习惯,议论文一定要论点、论据、论证清楚,记叙文要有5W。
四是要盘点自己的大脑“仓库”内容,学过的内容要化作“工作记忆”,即到了考场上能调用出来,达到这一境界的前提是,先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再从“长时记忆”转化为“工作记忆”。在最后一个月,考生要将知识点重新进行盘点,看看自己还有没有“短时记忆”,如果有,一定要再进行多次复述,使其变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部分也要进行回顾。比如背诵默写部分,一定要及时进行回顾。对一些文化论著要有自己的总体把握,如孔子、孟子的基本思想等。
英语:回归基础避免“高原”现象
福建师大附中高三集备组组长林艳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