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0年高考语文平均分预计高于去年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获悉,目前广东省高考各科评卷工作已完成过半。本报请来各科评卷组组长“权威点评”考试情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语文整体答卷都比较好,估计全卷平均分会比2009年略有提高。此外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获悉,目前广东省高考各科评卷工作已完成过半。本报请来各科评卷组组长“权威点评”考试情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语文整体答卷都比较好,估计全卷平均分会比2009年略有提高。此外,考生的“基本功”亟待加强:有考生照抄英语单词都会出错,有考生连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都不知道。
文/记者黄茜 通讯员粤考宣 图/记者骆昌威
文科综合科
全国普通高考广东独立命题以来,今年首次对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在过去“3 综合 x”模式的基础上,调为“3 综合(文/理)”。在这次调整中,原有的“x”科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合并为文科综合科目,并独立命题。
历史:得分“中间大两头小”
点评人:陈长琦,历史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从目前评卷情况看,考生得分之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群体,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明显特征。非选择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生要拿高分也不是很容易。
通过几天的评卷、从答题情况来看,有两个问题仍应引起注意。
一个是基础知识训练应加强,历史学是靠历史事实说话的学问。例如第39题,要求学生分析1926—1985年美国关税变化的原因。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情况,就无法回答出这一时期美国关税由低到高的原因,只能在材料上反复解说。另外,该题第3问,要求学生列举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些学生也答不出,或者概念混乱,答世贸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二是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38题第2问,要求考生回答20世纪初中国为何兴起学生留日的热潮。此类问题,一般的能力训练都应该要求学生有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回答问题的意识,有概括中、外两方面历史原因的能力,但有一些考生往往只具单线思维能力,没有复杂思维训练,只答日本有需要学习的原因,不答中方原因。
政治:高中教学应关注时政
点评人:胡泽洪,政治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大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
今年的政治试题主要考查了宏观调控、实践、群众观点、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的性质与职能、文化创新的途径、辩证的发展观等内容,是考生应掌握的主干知识。考生只要对现行教材内容有基本的把握,就能够获得及格以上的分数。
试题关注现实,关注时政热点,注重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政治试题虽然不直接考核时事政治,但许多试题都以本年度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内容涉及新选举法、党政干部问责、建国60年庆典、《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双转移等。试题的呈现方式多样,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难易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从答题情况看,考生基本上都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绝大部分考生都能领会命题意图,针对所提问题正确作答,总体情况较好。但也有个别考生基础不够扎实,基础知识题都做不出来,还有部分考生缺乏将材料与所学原理融合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答案藏在图表信息中
点评人:徐颂军,地理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
跟往年的地理X科相比,今年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科的题量明显减少,考查的覆盖面相应有所下降。试题重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区时计算、气候类型与特征、城市发展、人口迁移、环境问题、工业布局等。试题重视对现实生活中热点地理问题的考查,如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工业园区的规划、城市建设等。
考生答题整体情况较好,大部分考生能根据所提供的地理素材分析问题,读图表所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有所提高。(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