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专家讲座 > 文章正文

2010高考(北京卷)物理解析及2011年备考建议(2)

时间:2011-01-21 14:23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24题出的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说他在情理之中,是因为一来碰撞中的n次重复问题一直是考察热点,二来是因为从对去年北京卷的研究中我就发现数学和物理的结合将是未来北京高考物理难题走向。说他在情理之外,是

  24题出的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说他在情理之中,是因为一来碰撞中的n次重复问题一直是考察热点,二来是因为从对去年北京卷的研究中我就发现数学和物理的结合将是未来北京高考物理难题走向。说他在情理之外,是因为居然连续3年北京卷最后一道大题完全是纯粹的力学问题,而且去年才刚刚考过弹性碰撞问题,确实有些意外。我在5月份高考点睛复习班中,曾经拿出4次课中的2次课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动量能量的n次重复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做到如下三点:

  1、清楚碰撞分类,熟练应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公式;

  2、分析清楚前3次,然后递推到n,或者分析清楚第n次,然后倒推到第1次。基本上此类问题用前者方法求解占9成比例。

  3、注意数学知识的应用,方程的整理以及数列相关知识的熟练应用。

  具体求解过程中,可分析出每次碰撞后动能与碰撞前动能的比恰为碰撞前质量与碰撞后质量的比,列出能量方程,并且正确计算重力的功,仅需从第1次推到第3次,便可一眼看出答案的规律性,从而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标准答案对此题的解析过程,基于利用上一问得到的速度关系,配合运动学知识求解。我认为不够清晰明朗,不及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简便。

  综上所述,本次高考物理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出题框架和基本知识类问题变化很小。最后解答题的形式也和我们模拟考试甚至09年高考试题非常一致。可以说,本次高考并没有超出我的预期。针对今年高考的情况,11年高考的新高三同学又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第一、 重视基础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知识就是书本上的基础理论,如相对论,光学、机械振动机械波以及原子物理等等。这一部分大家必须回归课本,必须认真摘录总结,切不可不以为然。本次考试中,这部分选择题有2道,12分,占全部分值的10%。而且,后面的难题也好,大题也好,都是基本知识模型的堆砌,大家一定要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

  第二、 重视逻辑思考,重视应用能力培养

  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就是提高我国素质教育的质量。具体到物理上来,尤指大家是否能够透彻理解基本物理规律,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来。今后的考试,更加淡化脱离生活的纯粹物理模型计算,大家可以看到本次考试解答题都是具备很强的生活背景的,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纯粹的物理世界博弈。这就要求大家不能死记公式,死背定律。而要多多思考,善于运用,比如今年23题,并不考察动生电动势E等于BLV这个公式,取而代之的是考察其产生的基本道理,也即洛伦兹力作为非静电场力分离电荷。而23题最后一问霍尔测速仪的应用,更是完全考察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对应用类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第三、 重视技巧点和模型的灵活运用

  比如说今年选择题的16题和18题,这两道题如果平时复习的时候注意这些重要模型和结论,基本上可以做到读完题之后马上选出正确答案,极大的提高做题速度。作为压轴题的24题,在了解完全非弹性碰撞能量损失最大的前提下,如果能想到利用碰撞前后能量比等于质量反比求解也可简化计算过程。

  第四、 再次强调数学和物理的综合应用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大自然的语言。物理,作为一门研究万物运动规律的学科,是和数学分不开的。历史上很多大物理学家,同时也都是大数学家。作为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一环,综合能力的考评尤其重要。高中部分数学和物理的结合大概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数列以及复杂方程组的整理,多出题在动量能量碰撞类问题上。二是导函数的应用,这方面北京还没有出过题,但是外省市已经开始有所涉及,我们也要有所重视,例如07年江苏卷解答题的17题第一问。三是几何知识的应用,多出在带电粒子在磁场以及复合场中的运动。这类题目要结合几何图形位置关系,并配合物理公式得出正确答案,例如07年全国1卷25题和07年全国2卷25题。带电粒子在符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问题,这类问题在最近几年的北京考卷解答题中均没有出现,原因我分析是由于其很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太符合新课标出题风格。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准备,不可以对这类问题掉以轻心,复习过程中也要非常重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