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必读:五堂课教你走好高三“理财路”(5)
a。养成审题慢、做题快的好习惯 题干本身就是破解题的信息源,解题之前要认真读懂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从题干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而找到解题方法后,要尽量快地
a。养成审题慢、做题快的好习惯
题干本身就是破解题的信息源,解题之前要认真读懂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从题干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而找到解题方法后,要尽量快地整理好解题思路,牢记高考评分标准,书写简明扼要,快速规范,切忌拖泥带水。但要提醒的是,这里的快是以保证准确率为前提,要快而准确。
b。随身携带一个“记账本”
问:现今都市白领最青睐的理财方式是什么?答曰:记账。记账也算理财?当然!理财不但包括“开源”,还包括“节流”,而记账正是“节流”的好方法。将每天的开销明明白白记入账簿,不但可以直观地看到“资金”的“流向”,更有助于“月光族”们改变消费方式,节制消费。
“记账本”有如此好的理财效果,高三考生当然没有理由不借鉴。随身携带一个“记账本”,将每天要学习的内容记入其中,比如,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复习动量和动量守恒、背诵《将进酒》、数学试卷错题整理……然后可以利用课间、饭后等小块时间完成。当这些任务像《魂斗罗》中的难关一样被全部攻克时,你的成就感将油然而生。将零散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只是“记账本”的功能之一,它更重要的功能则是“检查实践成果”。试想,每天的“账目”明白地记录在册,当然,哪些“钱”已握在手中,哪些仍在掌握之外,也就一目了然。
c。“基础理财”不可放,教科书里见真章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错误地认为只要理好财,储蓄与否并不重要。事实上,合理储蓄是个人理财的基础,只有做到合理储蓄,才算是迈开了理财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相似的,一些高三考生认为教科书并不重要,可统计数字却告诉我们,约有60%的高考题是基础题,也就是说,夯实基础的首要任务是看教科书。如物理书要看三遍,第一遍按节细看概念、背下公式,做书后练习题;第二遍按章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找到,找一些中等程度的自测题来做;第三遍是贯穿全书,把全书分为力学、电学、磁学、原子等部分,找一些稍难的题来做。因此,要想把赚到的“钱”留在手中,就需要在理财的基础项目中下功夫,在教科书中见真章。
“理财”札记:理财不在于你赚到了多少钱,而在于你能留住多少钱,并使它保值增值;赚取财富困难,保持财富更难,运用财富难上加难。对于高三生来说,这两句理财格言都格外值得深思。
第五课
增仓VS减仓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一头布里丹驴子外出觅食,发现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是一堆干草料,西边是一堆新鲜的嫩草。驴子跑到大堆的干草料处刚要吃,突然想,西边的草料新鲜,肯定更好吃。等刚跑到鲜草边,它又想,这堆草虽然很嫩,可别的驴子把那一大堆干草料吃光的话,自己就要饿肚子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就这样,小驴不停地往返于两堆草料之间,最终又饥又饿,死在了草堆旁。
“理财”启蒙:如果说增仓是一种勇气,那么,减仓则是一种智慧。布里丹毛驴之所以会饿死在草堆边,就是因为它不懂得舍弃。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富有哲理的概念——机会成本。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称为得到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它就像“舍得”这个词,有舍才有得,欲得必先舍。但是在“高三理财”的过程中,许多考生都没有参悟“舍得”的深刻含义,脑中也没有机会成本的概念。如为了所谓的难题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是希望每一次的模考都能赢得满堂彩,若稍不如意便纠结不已,影响了下面的计划,他们都是想着一味谋取最大利益,结果却总是徒劳,这不正是现实版的“布里丹驴子”吗?
“理财”实践:睿智的理财人在投资之前,总是会对投资的项目进行总体的分析,然后进行取舍。同样,“高三理财人”也需要在高三伊始就对自己的“投资项目”进行整体的规整,静下心来想想,我现在欠缺的是什么?哪些是需要抓住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经过优化组合,才能最终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