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冲刺: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3)
文科有一个特点,一个问题提出来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答,答案肯定是其中一个角度,其实要从哪个角度答题目中是告诉你的,只是你可能没有搜索到、看到这个东西,这个时候要看,高考中通常把这种提示点藏在什么地方、
文科有一个特点,一个问题提出来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答,答案肯定是其中一个角度,其实要从哪个角度答题目中是告诉你的,只是你可能没有搜索到、看到这个东西,这个时候要看,高考中通常把这种提示点藏在什么地方、搁在什么地方。再有,答案它的行文经常用什么样的词语,当然我不可能奢求我的答案和那个正确答案一模一样、一个字不差,但是你会看到习惯于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这样你得分的概率就会提高。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回归高考原题,实际上主要找的是感觉的东西在这里边,所有这些题学生肯定都做过,因为肯定的,这一年复习绝对做过,但是现在拿出来意味是不一样的,有独特的作用在里边。
如果再有时间的话,就是当地的模拟题,以北京为例,北京各城区的、各区县的一模、二模题,因为现在各个城区的命题非常分散,有使全国卷的、有的使地区卷的,每个地方为了突出高考的特点,在试卷命题的时候还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的。所以自己这个地区的模拟题是会描着你这个地区的高考方向去做的,所以这个题目相对于指向性比较强,所以把这些题目再看一看,我觉得就可以说不错了。从题目来讲,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比较好的。
从看书来说,刚才说到《考试说明》,这些东西还是我说的那个话,真的就是因人而宜,人和人不一样。举个极端的例子,我4、5年前有一个学生,是狂热的知识结构爱好者,特别爱总结知识结构,而且知识结构总结的,我到现在上课都用他的知识结构,真的觉得总结的特别好。结果考上北大哲学系,现在在德国专门学哲学。我觉得他那脑子就是为哲学长的,所以他就会对结构的对象特别感兴趣。我问他你最后这个阶段干什么了,他说我总结结构啊,我就爱总结啊,越总结越清晰,他就适合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我觉得考试在这个阶段,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东西。我跟着《考试说明》的那些知识点我再拟一遍可不可以?可以,我觉得完全也是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得把时间安排好。看书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临高考试还没看完呢,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我其实是在大概一周、两周前就跟学生说,要过一遍知识点,是按《考试说明》过,还是按结构过,还是按图形结构过,均可,你一定要把计划安排好,保证你在高考之前能过完,还能富余出2、3天,一定要超额完成任务,这感觉进考场多舒服啊,老弄半截没弄完,还三章没看呢,其实不太影响发挥的,但是是心理作用,这就出问题了。
所以我觉得,其实看书和做题这方面的东西调整好,只要他能干得下去事就行,不是说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或界限在这里面。
主持人:安老师,您知道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考的是综合,就是把历史、地理、政治混在一起,但是在编题的时候不是说先考历史,考完历史考地理,考完地理考政治,而是先选选择题,这里有一个问题,答题时间和答题顺序,一种认为,我先做历史的选择再去做历史的大题,做完之后再做地理的选择和历史的大题,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头做到尾,您觉得哪一种是我们比较提倡的?我们答题时间是怎样的呢?
安迎:我还是比较提倡顺着做下来,现在顺序是先11道地理,11道历史,11道政治,然后37题地理,38题历史,39题三问。这里面有几件事,虽然说大部分题目都是这个顺序,但是偶尔会有调整,首先你得数题去,数完看这是历史的吗?这不是历史的跳过去吧,无形当中耽误自己时间。最关键的是,39和40这两个大综合题,在绝大部分地区考卷中还是从同一个事件生发出来的,比如我们出过模拟题,比如以上海世博会为一个核心点,这里面第一问是地理、第二问是政治、第三问是历史。你脑子里在世博会里边了,把世博全弄出来了,做一个地理题,然后回去了,然后再看历史,又一个世博,无形当中耽误时间的。我比较提倡顺着做,其实就应该可以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