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生:同桌小姐妹相伴走入清华园(组图)
向婧婷邓歆怡 向婧婷和邓歆怡是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10)班的同桌。一个阳光随性,一个认真可爱。高三的几个月里,她们相伴走过。在她们高三上学期期末,即2010年底,向婧婷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英语专业,
向婧婷邓歆怡
向婧婷和邓歆怡是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10)班的同桌。一个阳光随性,一个认真可爱。高三的几个月里,她们相伴走过。在她们高三上学期期末,即2010年底,向婧婷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英语专业,邓歆怡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
向婧婷自三岁开始跳舞,至今已十五年。民舞,拉丁,爵士,古筝,这些爱好,即使在学业繁忙的时候,也不曾间断。阅读是她从小的习惯,已经超越了爱好,成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自己也很喜欢写些东西。文字,舞蹈和音乐的韵律,是她好心情的来源。而书籍和旅游,则让她短暂地离开自己的生活,漫游到不同的世界。
语言文学爱好
初二的暑假,向婧婷跟随武汉外国语学校的交流活动前往英国。在剑桥生活的二十多天里,她第一次感受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原本擅长理科的她,从此以后,对多种多样的文化,语言,社会,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最终选择了文科。
学习方面,她不赞成培优,不赞成题海战术。她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对事物的热爱可以让人变得天赋异禀,完全感受不到枯燥和辛苦。”高一,她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均以高分通过。随后又以A等成绩通过了四六级口语考试。高三上学期,她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
保送之后,她作为志愿者来到商务部举办的涉外班,与来自世界各地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接触、交流。她说,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与交流方式。接触到不同的人,是让她非常开心的一件事。同时,她加入了字幕组,为BBC纪录片翻译字幕。作为一个英国迷,这样的工作也让她乐在其中。
她非常喜爱自己选择的专业。“语言的意义并非仅在于语言本身,它更像是通往各国文化的阶梯,是人类创造的最神奇的事物。”她觉得,唯有通过语言,才能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而世界的多元文化,正是她所热爱的事物。
清华夏令营
高二的暑假,她来到清华参加暑期夏令营。正是在那几天里,她了解到清华大学除却响亮名声之外的更多东西。
“很善良很真诚的学长学姐,团结的氛围,深厚的感情,很棒的篮球赛,很激动的拉拉队,清晨有点凉凉的空气,很好吃很便宜的菜,为了晚会而持续到凌晨的排练,那几首很搞笑的歌,在美院五彩斑斓的软陶,杨树下很疲惫却依旧匆匆的步子,学术氛围的教室和不曾停下的笔。”
这样的生动清华,对于她而言,不再只是一所名校。更像是一个充满感情的家。也正因如此,她选择来到清华。
暑假离开清华前,最后的晚会同台被称为水木之约,他们说,一年以后,大家要再次相聚在香飘四溢的紫荆园。如今,向婧婷已经实现了这个约定。她也默默地祝福全国各地,记挂着清华大学青葱草木的学子们,同样能实现自己心里与清华暗暗定下的约定。
【顶言顶语】
以前在学校远远看到向婧婷,知道她是一个阳光热情,很爱笑的女孩子。后来因为高三班主任相同,再加上她保送到清华,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成绩优秀,很有灵性,有亲和力。对很多事物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是个狂热的哈利波特迷,很会跳舞,而且文章写得很好。(清华大学2010届英语专业学生 胡雪丹)
邓歆怡是武汉外国语学校文科班的优秀学生,于去年年底保送至清华大学新闻专业。虽然有优异的成绩,但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却拒绝成为一个“书呆子”,她热爱音乐、体验社会,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在逐渐走向成熟。
幼时的严厉管教 如今的风华正茂
还没有学会认字,邓歆怡就已经规规矩矩地坐在钢琴凳上弹琴、在空旷的舞蹈教室里练舞,在她的童年里,更多的是不断练习的乏味痛苦和偶尔犯错之后的委屈难过,父母心疼却望女成凤,小女孩看在眼里,她用对音乐的热爱支撑自己一直努力坚持,小小年纪便将自己打磨得韧劲十足。(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