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师倾授最后50天 高考各科复习冲刺战略(4)
这阶段做练习时,要注意训练自己快速、准确阅读材料的能力。高考历史信息量,材料通常长篇累牍,甚至还有大段大段的文言文,不少考生在读取题目信息耗时甚多,到最后题目都做不完。建议考生阅读时,先通篇浏览、弄
这阶段做练习时,要注意训练自己快速、准确阅读材料的能力。高考历史信息量,材料通常长篇累牍,甚至还有大段大段的文言文,不少考生在读取题目信息耗时甚多,到最后题目都做不完。建议考生阅读时,先通篇浏览、弄清材料主题,但不需细化到具体字眼,理解大意即可,这有助于题目信息的提取。另外,也要注意一些阅读技巧,比如古代史部分常见的文言文材料,阅读时尤其注意省略号或者句号前后的文句,这通常是与题目相关的有效信息所在。
大题方面,这两年高考不单纯从政治的时政热点角度来考查学生,往往以历史学科的热点为切入点,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问题,比如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中外近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三农问题、边疆管理问题等。
地理:提纲、地图双管齐下
点评人:陈胜贤 泉州一中2008届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
地理,接下去50天的复习中,考生需要做的是跟着老师步伐,回归教材,注重主干,补缺补漏。具体来说,考生可着手准备4样“工具”:提纲、地图、练习、错题集,尤其提纲、地图是关键。
提纲方面,虽然老师都会给考生们准备好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大部分十大专题的内容,但考生最好还是自己动笔做一份简略的提纲。比如农业,按分类、区位、地域先划分出三个一级子纲,再把区位按气候、地形、水源等列出二级子纲,用三个等级的树状图将十大专题的内容体系化;再把提纲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在的位置标出,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图表(标在提纲上即可)。复习时对照这份精简的提纲在脑中回忆课本知识,无形中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
地图,建议考生有事没事就翻翻看,尤其是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这两大地图。在利用地图回归课本方面,考生可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图整理出来,再加上配套的地图册,复印后变为黑白体,与高考图表题的规格靠拢。然后直接把相关的知识点直接写在复印后的地图上,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回归教材的方法。
地理练习,建议考生多关注大题的答法,答题时遵循“点多量要精”的原则。文综三科中,地理大题的答题量最少。改卷老师一般按关键词给分,所以回答地理大题时不妨多分点,每点一段,每段开头先把关键词摆出来,再往后填充。写太多,既占用时间,也未必保证得分。
至于错题集,这是考生查缺补漏工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备齐了这四样东西后,考生在临考前基本上就能完成课本知识“厚到薄”的蜕变,做题时也有的放矢,不会无从下手。
化学:课本由厚到薄练习不走“偏门”
点评人:蔡红兵 泉州一中2008届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
越近高考,考生越要学会把书由厚变薄。
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头到尾仔细地再过一遍课本不大可能,不过考生可借鉴文科历史、政治的复习方法,由大脉络入手抓细节。比如在复习化学相应板块时,翻开书本目录,通过目录上提纲挈领的概要回忆这个章节讲到哪些元素及元素化合物,各有何特性,边回忆的同时边写出化学方程式,能大致回忆起来说明这个篇节复习比较到位;回忆不起来的再翻书强化。
在学科复习时间的安排上,不能因为哪个科目在考试中没考好,就拿复习其他科目的时间来补这门科目,应该均衡安排各科复习时间,间隔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回顾,避免出现上回单科质检考,化学好物理差,下回省质检考,物理好,生物、化学差等类似的学科“跷跷板”现象。
和物理相比,化学实验题有些类似填空题,没有大段的演算及结论性过程,结果一旦出错就不可挽回。不过高考考的多是在课本实验基础上“改头换面”而来,所运用的原理不变、载体不变,所以考生要熟练掌握教材上的实验器材、装置、原理、步骤,在熟悉运用的基础上以题论题。
另一个失分点就是化学元素符号、方程式的书写。不少考生平时没养成好习惯,写元素符号时,把(铜)连笔写成(钙);写化学方程式时,漏写器标、沉淀符号等。有的同学因为书写不规范而扣去的分数可达3~5分,这种失分是相当可惜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