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师倾授最后50天 高考各科复习冲刺战略(3)
阅读理解是英语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要特别关注5类常考文体:科普知识类、广告新闻类、社会文化类、说理议论类和人物传记类,顾全5种能力的考查,即细节理解、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猜词猜句、选标定标等。考生在做阅
阅读理解是英语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要特别关注5类常考文体:科普知识类、广告新闻类、社会文化类、说理议论类和人物传记类,顾全5种能力的考查,即细节理解、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猜词猜句、选标定标等。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特别要注意理清出题人的思路,紧扣原文,不要自作主张,凭空想像。
书面表达方面,要注意正确审题。现阶段,各题材的写作都要训练到。英语写作,不提倡背诵范文,可把重点放在运用句型以及经典句子用法的揣摩上。同时,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整篇文章在人称使用和动词词态上的一致性,切忌使用中式英语,堆砌动词,避免犯低级错误。在此基础上,适时适量地使用一些“高级表达”(如名词短语充当同位语,介词短语充当后置定语或状语,复合句、倒装句、强调句等),当然,卷面整洁是获取高分的保证。
考试中,英语听力一结束,建议考生立即做阅读理解,因为这时候考生正处于最佳状态,可以集中精力应对较难的题。另外,容易拿分的书面表达也应尽早进行。
政治:看题抓中心,答题练套路
点评人:邵晏 泉州一中2008届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在临考前50天,学生在政治学科的两大难关仍是“基础关”与“审题关”。看书时,基本原理、概念都明白,做题时就蒙了;做题时,不看中心看细枝末节,误会题意。
比如这次省质检有一道观点题“当前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是处理分配不公问题”,考查的其实是很基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但不少同学被“协调社会公平”迷惑住了,又没有注意题干中的“中心工作”四字,12分就这么扣走了。
接下去两个月要补“基本功”,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考生除了要相应地背、记之外,也要在表述上下工夫,做题时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表述原理,避免出现答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的情况。建议从现在起每天可抽十几二十分钟把书上的原理一字不落默写出来,争取在高考前把课本过一遍。
在整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政治问答题的训练,弄清各题型的套路。比如原因类题型,考生论述时可从“理论原因、结果原因、现实原因”等三方面入手。举例来说,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关注的热点,如果题目问到为什么要关注三农问题,那么考生就可以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理论原因)、“关注三农问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结果原因)、“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形势严峻”(现实原因)等三个角度入手。
从题目设置上,这三次质检的题型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选择题部分,过去都是几道选择题共享一段材料,今年增加考查单列选择题、组合选项选择题;另外,评价某一观点的题目也是今年的热门题型,从去年底到今年的练习卷中反复出现,在省、市质检卷上也有体现。这类题目有些类似于过去的“辨析题”,题目中有对的一面,也有不当的一面,考生在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先表态,但表态不要过于绝对;再分析对错,对题目中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辨证分析。此外,体现新旧课程衔接内容的试题在这次省质检中也有出现,考生应引起重视。
历史:以时间“串”线索关注历史热点
点评人:郭天生 泉州一中2008届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历史,是文综三科中知识量最大的学科,进入到第二轮复习以来,考生经常抱怨复习吃力、不知道从何复习起。其实到现在这个阶段,考生应该学会舍弃。
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线索的整理,注意从纵向上梳理,以时间为序,把同一阶段下的同类问题都串起来;然后再横向联系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答历史题常常需要全盘考虑中国及外国的国情、阶级情况等,明确这个时间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影响等,通过梳理把线索串起来后,在考试时就能有效调用相关信息,而且答题比较全面,不容易漏了得分点。(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