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录取政策 > 文章正文

2011年浙江省高考政策4大关键词解析

时间:2011-05-11 17: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再过一个多月,浙江省近30万报考普通高校的考生将步入考场,参加2011年高考。其中,文科考生有7.9万余人,理科18.5万余人,艺术3.0万余人,体育4000余人;单报一类、一类兼报二类考试科目6.33万余人,一二三类兼报12

再过一个多月,浙江省近30万报考普通高校的考生将步入考场,参加2011年高考。其中,文科考生有7.9万余人,理科18.5万余人,艺术3.0万余人,体育4000余人;单报一类、一类兼报二类考试科目6.33万余人,一二三类兼报12.06万余人,单报二类、二类兼报三类9.42万人,单报三类为2.15万人。另外,今年有3.39万余人报考高职单考单招,比去年增加24.2%。

1、首次尝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

与传统高考相比,浙江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基本特点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即:改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评价体系,高中会考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替代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作为新高考首次引入的评价要素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会考学业水平考试,2009年浙江新课改高考伊始,高考录取已进行了软挂钩高考成绩是划定分数线的唯一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折合成分数、不在高考总分中占权重;在投档分数线以上,高校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自主确定是否对学生相关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

在新课改高考制度已平稳实施两年后的2011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正在潜入深水区。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两高校尝试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方案,探索把高中会考成绩和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报考条件,将考生的高中会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按照经批复公布的两校招生方案,浙工大安排(第一批提前录取)10个专业招收100名学生,杭师大则安排(第二批提前录取)3个专业招收160名学生。据试点方案中的报考条件,浙工大有350余人报名,杭师大共有2000余人报名。

浙江省尝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其选拔方式与普通招生的最大区别,在于评价方式和考核内容的不同。其录取是以综合成绩为依据,即不仅要看考生的高考成绩,还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成绩。具体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20% 综合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 高考总分(折算成满分100分)50%计算形成。

2、新课改 实行分类测试进行分批选拔

新课改高考,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扩大了考生和高校选择权。一类考试科目增设自选模块,三类考试科目不设综合(文综/理综),增设技术考试科目。在高中普及大背景下,学生个体差异更大,所有的学生参加完全相同的考试科目与内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新高考模式是为了让考生可以量力而考,通过适合的考试接受适合的高等教育,对应报考三类学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高校而言,也可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

几经扩招,近年浙江省每年能考上第一批高校的学生也仅3万多人,约占1/8。而选报(或兼报)新课改高考一类考试科目的学生比例大体在1/2-2/3之间;另有不到1/2考生选择不需要考自选模块的第二、三类考试科目,有不少考生直接报考不需要考自选模块和综合的第三类考试科目。

新高考方案,其主体为3+X考试,比原来的考试内容有所减少;同时将原本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内容,通过设立自选模块方式集中起来供部分考生选考,大大减轻多数考生的压力;对选择第三类考试科目的学生,则在着重突出实践技能考核的同时,减少了考试内容,这可使一些原本只想报考高职高专的考生,直接降低了学习难度。新高考改一次考试为部分科目平时多次考试(英语听力和技术科目),利于缓解一次考试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实行分类测试后,考生按全省逐类逐批划定的分数线填报志愿,每批按其对应的科目组合计算总分。高考文化总分按一、二、三类科目组合分别计算:第一类为3+X综合+自选模块,满分为810分;第二类为3+X综合,满分为750分;第三类为3+技术,满分为550分。每个考生文化总分的个数与该考生所报类数相一致,文化总分最多为4个,分别对应3个类别和艺体专科;艺体兼报文理的考生此外还有两个综合分,分别对应本科和专科,分数按报考类别一次性公布。(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