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上大学 拷问的不只是诚信(图)
高考选择 宋嵩制 一位山东籍孩子“借用”贵州户口上大学 11月1日,江苏南京,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生“宋德亮”(真名张鲁博),正步入大三新学期。与此同时,贵州石阡,打工仔宋德亮,因办结婚证时,发现户口被
高考选择 宋嵩制
一位山东籍孩子“借用”贵州户口上大学
11月1日,江苏南京,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生“宋德亮”(真名张鲁博),正步入大三新学期。与此同时,贵州石阡,打工仔宋德亮,因办结婚证时,发现户口被人冒用而举报。
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年轻人,因冒名顶替,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分数线相差54分
一念之差换来严厉处罚
来自山东农村的张鲁博,2007年考取了一所农业类的省重点大学,但他想上一所更好的大学,所以选择复读。2007年底,母亲回老家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探亲,得知可以“借用”他人户口参加高考,于是母亲在老家亲戚周其明的帮助下,给张鲁博办了一个“宋德亮”的贵州户口,并让他到贵州参加高考。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谎言来弥补。2008年高考前,由于“宋德亮”是苗族身份,张鲁博“不得不”又冒名补办了“少数民族证”。当年,张鲁博冒名“宋德亮”在贵州参加高考,考了600分,加上冒充少数民族身份,按照高招政策,又加了20分,最终以620分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当年,东南大学在贵州招生的平均分为587分,而在山东是641分。两地分数线相差54分。
“当时也意识到这种事情不对,但一想到父母不会害我,就没有阻止。”两年后的今天,张鲁博说,“很后悔没有阻止母亲,如果凭自己的努力,即使考不上名牌大学,也不会造成今天的恶果。”
对于宋德亮的举报,张鲁博表示事先知情,并认为宋德亮此前也同意户口“借用”。“我一直认为他是愿意把户口借给我的。打过好多次电话给他,想让他不要去告了。”张鲁博见电话协商没用,今年暑假刚开学的时候,自己去了一次石阡,但由于宋德亮在广州打工,没有见到他。国庆期间,张鲁博的父亲也跑到宋德亮的家里,但“宋德亮的父亲开出了100万元的高价,后来,价格又下降到了10万元。我父亲很老实,就是10万也不敢答应,因为我们确实没钱。”张鲁博说。
目前,宋德亮的户籍已从南京迁回并得到恢复,石阡县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处分。而等待张鲁博的则是“取消学籍”的严厉处罚,“这个学生很可惜,但事关原则问题,学校一定会严肃处理。”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时巨涛说。
“一开始就错了”
冒名的日子很难过
11月19日,记者走进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7舍二楼张鲁博的宿舍。虽然已被开除,但张鲁博目前仍住在学校宿舍里,每次外出,都由同学跟着,学校的说法是“怕张鲁博想不开,做出过激的行为”。学校还请来了心理专家,希望尽可能地帮助他走出困境。
“你冒充另一个人时,心里有过不安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张鲁博沉默了一会儿,“刚开始特别担心,尤其是高考前的几个月,心里很不适应。自己拼命学习,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抵消这种惶恐不安。”
张鲁博说,3年来,他对自己的身份一直“很谨慎”。虽然老师和同学们没有看出破绽,但在内心深处,一直对这个假身份“很抵触”,也想“做回自己”,但严重的后果和侥幸的心理让他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里带来希望,但一开始就走错了,这种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张鲁博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坏学生。”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张鲁博是个朴实、刻苦的学生。同学小张(化名)很难相信他会是一个“冒名顶替者”。小张说,张鲁博和他一样,都来自农村,家境贫寒,学费还未交全,在学校也格外低调,但很自强自立。“张鲁博母亲已经过世,父亲也重病在身,所以他经常在学校做一些兼职并打工来挣取生活费。”
“同学们希望能够帮助他,都被他谢绝了。”在小张看来,张鲁博冒名上东大确实是个错误,但绝对不能因为这件事而完全否定他的全部。小张说,“同学们都相信他能吸取教训,重新找回自我。”东南大学一些老师们,也对他给予更多的同情:“一个农村孩子,本来机会就比城里的孩子要少,好不容易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一失足成千古恨,很好的一个孩子可能因此被毁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