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专家提醒:高招中“预录取”协议并无法律效力

时间:2011-08-29 14:36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高校招生竞争历来有之,但今年高招期间,名校之间的“揽才大战”却从暗战升级到明战,并且“撕破脸面”开始“掐架”。先是复旦大学抨击有高校“挖墙脚”,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微博)立

  高校招生竞争历来有之,但今年高招期间,名校之间的“揽才大战”却从暗战升级到明战,并且“撕破脸面”开始“掐架”。先是复旦大学抨击有高校“挖墙脚”,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微博)立即回应,称“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此外,复旦大学(微博)湖北招生组组长连日来微博披露“招生内幕”,称一些高分考生迫于各方压力,只好改变志愿,填报北大清华。据悉,为防止抢拉生源、有偿招生等违规违法现象出现,湖南省教育厅日前已下发《关于规范普通高校招生行为的通知》,规定不得违背考生意愿、干扰和误导考生正常填报志愿,不得强迫考生填报指定学校志愿。

  名校交锋

  复旦和上海交大“掐架”

  复旦和上海交大的“掐架”,源于“预录取”。7月1日,复旦大学招生办在其招生网发表的《关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严正声明》中称:“复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与各省市考生、家长面谈协商、咨询,最后确定预录取协议,并严格依法落实协议规定。对于有意报考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我们也积极介绍其优势专业和特色。而竟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之前与复旦所签协议取消!其性质之恶劣,行为之严重,道德之败坏,无异于诈骗,极为严重地损害了广大考生利益!”

  复旦大学招办相关人员表示,此事最早发生在估分报志愿的山西。有一名报考复旦的考生,连续接到数个自称复旦招生老师的电话,打听其估分成绩。此外还有自称复旦老师的人建议考生修改志愿,不要报考复旦。类似情况在云南、宁夏、广东、湖北等地也有发生。自称复旦招生老师的人还致电考生称复旦已经同意让其转到另一所学校,可以进入更热门的专业,获得更优厚的待遇,让学生在最后关头修改志愿。

  复旦招办表示,由于发现及时,还没有发现真正造成损失的情况。调查发现此事指向同城一工科类院校,冒充人员已经承认系其所为。虽然复旦官方声明中并未指明“挖墙脚”的是哪所高校,但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该校历史系教授冯玮发微博称是上海交大所为。

  对此,上海交大招生办严词反击:“本校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宣传中肆意贬低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行为,依法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教授“揭黑”

  考生“不自愿”选择北大清华

  此外,冯玮近日来连发数十条揭露名校“招生内幕”的微博。此前他曾连发7条微博,呼吁“拯救‘北清神话’受害者”。

  7月1日上午10时11分,冯玮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一“典型案例”:“今天清晨,高考(微博)理科成绩在湖北宜昌市名列前茅的夷陵中学某考生,因实在经受不住各方压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改变志愿。他父亲今天上午和我长时间通话,表达了万般歉意和万般无奈。他说:‘女儿每次接到电话都流泪,我每次接到电话心里都流血!’”据悉,该考生此前已和复旦签“预录取”协议,但由于其成绩明显能进入北大和清华,考生家里就从未“消停”,由于该考生迟迟没选那些学校,与其有关的各路人马全线出动,让考生和家长都很崩溃。此前,冯玮还在微博上披露,2010年,湖北一考生本想报复旦,可在前来签约的路上,接到该县某副县长5个电话,考生最后“选”了清华。

  冯玮认为,这一现状由多种因素导致:地方行政为凸显“政绩”;高中校长为凸显办学“水准”招揽优质初中生源;教师为考核和高额奖金;考生受“北清神话”长期影响而“迷信”,“自愿”选择“北清”,或迫于各方压力“不自愿”选择“北清”。

  冯玮解释高校为何要抢高分考生的原因表示:“这涉及学校的‘面子’,你说这个大学好还是那个大学好,外边人看不出来,录取分数线的高低就很清楚。”他表示,不同的学校互有短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拥有‘自由选择权’,而非意志‘绑架’着去某所学校读书。”(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