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中国矿大新增两大专业 面向全国招生6500人(2)

时间:2011-05-21 15:11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第五个方面可能大家也比较关心的,就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软硬件配套怎么样呢?我们学校具有比较完善的和先进的教学以及实验配备的设施,比如我们学校馆藏图书210万册,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

  第五个方面可能大家也比较关心的,就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软硬件配套怎么样呢?我们学校具有比较完善的和先进的教学以及实验配备的设施,比如我们学校馆藏图书210万册,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教育部的工程研究中心,15个其他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有两个校区,分别是文昌校区和南湖校区,我们现在所有的学生是在南湖校区进行学习,校园面积是2850多亩,校园现代化设施也是比较全面的,校舍建筑面积目前也达到了100余万平方米。更多的详细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详细的了解,也是我们学校大致的情况。

  主持人:朱老师刚才从整体上介绍了我们的学校,可能很多考生在报考咱们学校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或者说咱们学校优势的专业、特色在哪里,您具体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如果想报考咱们学校的得了解哪些东西?

  朱宜斌:这是我们广大考生乃至家长最关心的东西,一个是学生能不能考上,第二个是能够考上的话选择什么样的高校、专业。我跟考生、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一个中心,就是对于学生来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哪一个更适合自己,哪一个更有发展潜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另外学生可能想要了解一下我们的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有哪些,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国家特色专业我们有14个,煤炭专业之外的还有像电气、机械等其他专业。比如说采矿安全、矿物加工、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力学,包括环境工程、会计学,会计学有的学生可能不了解,说中国矿业大学怎么有会计学,实际上会计学也是国家特色专业,也是很强的。像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都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专业。同时我们江苏省品牌专业也有15个,像除采矿、安全、地质、土木、力学之外,热能、水文水资源、应用化学甚至是工商管理,这些专业也是比较强的,都是我们的品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有9个,像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公车与工艺、市场营销、应用物理学、工业工程、艺术设计、消防工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也是我们省特色专业。

  主持人:刚才朱老师更多谈到了工科专业或者是矿业专业,艺术考生或者是文科考生可以报考咱们学校哪些专业呢?

  朱宜斌:我们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包括艺术、音乐、外语在内的文科专业也是比较强的,像经济学类、社会工作、文法学院还开设了市场营销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专业,还是很多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或者是其他各种渠道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在各省报考的时候,都有报考指南或者是计划专刊,都可以详细了解我们每个专业在各省的招生情况。

  主持人:总体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们有一个认识,很多的考生和家长在面临考学的时候,可能不太了解咱们学校的情况,尤其是从小学到高中家长就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学校了,但是当学生走进大学以后培养模式不一样了,更注重学生的自觉,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是怎么具体实施的呢?

  朱宜斌: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方面,可以说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这个阶段变化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学习模式、生活模式各方面调整还是很大的,我们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还是有自己特色的。包括我们学校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制定的各个方面,突出了一个中心,就是在宽才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比如说我们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是实行2 2或者是4 4,前面两年是平台课,后面两年是专业课程。比如说对于个性化比较强的,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入我们学校以后,我们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07年开始我们成立了孙越崎学院,就是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一开始是60人,现在增加到90人,这90人是我们经过考核以后进入这个学院学习,有专门的导师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容,不管是覆盖面还是广度、深度都要求的更强一些,同时还有一些国际化的视野、创新教育等等。进到这个学院以后主要是导师制培养,如果学生完成4年的学业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本硕连读,还有部分学生是本硕博连读。这部分学生可能要从本科阶段就跟随导师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尽早地进入科研人才培养行列。同时对他们有一个不限制的地方,进入这个学院的学生是不分专业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