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全国新课标卷试图触动考生情感

时间:2012-06-18 17:53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阅读注重情感熏陶  “今年的新课标语文试题仍然采用了前几年新课标地区试卷的考查方式,突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语文阅读和语文表达能力的考查,没有刻意求‘新’求‘奇’,遵循了平稳过渡的原则,没

  阅读注重情感熏陶

  “今年的新课标语文试题仍然采用了前几年新课标地区试卷的考查方式,突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语文阅读和语文表达能力的考查,没有刻意求‘新’求‘奇’,遵循了平稳过渡的原则,没有出现过难、过新的现象,试题较为平易。”郑州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赵自乾说。

  “试卷结构平稳、平和、难易适中。”刚刚带学生参加完高考(微博)的郑州九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郭河秀与赵老师感觉相同,“试卷的这种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就是从阅读再到鉴赏、欣赏然后再到文字表达交流,这样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

  所谓“课标卷”,是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命题的试卷。在“课标卷”中,有一些对学生而言是新事物的素材背景,这种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避免了“背出来的高分”。所以,与“大纲卷”相比,“课标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增加,更侧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整合信息,还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想法、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

  更加注重考核和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个性特点、思想情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新课标”考试的要求,“这次的阅读鉴赏模块能非常明显地让人感到一种家国情怀。”郭河秀老师说。

  “文言文阅读中,今年考查的仍然是人物传记,是选自宋史的萧燧。”赵自乾说,文章内容平实易懂,难易适中,考查目标明确,而且对于考生来说不会有陌生感。

  虽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人物传记,“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主人公恪尽职守的特点。”郭河秀老师介绍,后面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文章说的是具有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的物理学家谢希德,文章集中谈了谢希德对祖国的真诚与忠诚、对事业的热诚与赤诚、对亲人的至诚与真情,给学生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引导,“非常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审美情趣。”

  作文侧重引导学生打磨和锻造自身修养

  赵自乾老师介绍,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很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依旧延续了近年来“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命题没有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且作文题目材料只有一则,材料主题也比较明确,试题难度适中。材料主题比较明确,考生写起来不会感觉太陌生,学生应该会有不少的话可以说。“在材料审题立意方面,这个材料可以说涉及感恩之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小与大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等问题。”

  赵老师认为,考生在作文写作的时候,从油漆工的角度进行立意是最佳的,首先可以考虑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细节体现精神,小处表现品质。小事关乎大局,小的举动可以成就大的成功,考生可以从小与大的角度辩证看问题,看待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看待细节问题,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一粒沙里可以看世界。

  郭河秀老师则认为,无论是从船主还是从油漆工的角度出发,这个作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懂得感恩,与人为善,不以善小而不为。

  “新课标的试卷在‘表达’这个模块时,更注重的是对个人自身的修养和锻造。这种命题引导学生形成更为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位试题专家指出,今年的新课标作文在考查语文写作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了“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无疑,高考作文试题对青年学生、高中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今年作文题的出题专家希望,试题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考查与检验,而且为考生提供一个展现创造性思维的广阔平台,同时树立了对青年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的旗帜。所以,今年的试题素材中的人物,全国新课标卷是工人,大纲卷为农民。之所以选择工人和农民作为思想引导人物,就是想启发考生,这些行走在街上平平凡凡的百姓,发生在身旁普普通通的小事,所反映的品德和智慧是青年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DNF外挂  DNF连发程序下载  DNF双开工具下载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