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部分高校叫停按学科大类招生
2012年部分高校叫停按学科大类招生提供专业二次选择的大类招生,因为分流失衡、教育资源不匹配,被部分院校叫停2012年高考临近,如何选专业让学生和家长很犯愁:填报高考志愿时因信息不对等,错填误报;大学专业即使
2012年部分高校叫停按学科大类招生
提供专业二次选择的大类招生,因为分流失衡、教育资源不匹配,被部分院校叫停
2012年高考临近,如何选专业让学生和家长很犯愁:填报高考志愿时因信息不对等,错填误报;大学专业即使不喜欢、不适合,却再难回头。
按学科大类招生,对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按大类进行招生,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待学生对专业作充分了解后,再根据个人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这样的做法被认为是高校通才教育的尝试,也能为学生提供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然而,一些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试点却已宣告退出。招生新探索为何被中止?学生报考困惑,如何解决?编 者
高考在即,广东的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所高校在多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在同一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12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这种招生方式,被认为能有效防止新生与专业盲婚哑嫁。
事实上,广东开展大类招生较早的高校是广东商学院(以下简称广商),该校2008年起即在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试行大类招生,但试行两年后很快停止,2010年又回到按专业招生。广商的倒退并非个案,日前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的全国地方财经类院校招生工作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试点已宣告退出。
大类招生遇阻,冷热专业严重失衡,按成绩分流招致学生不满
2008年、2009年,广东商学院连续通过大类招生方式,分别招生1000多人,两届合计近3000人。
前两年上公共课、专业通课,到大二下学期要分流专业时,问题出来了。广商招生办主任余晓征说,学生选择专业冷热不均的现象很明显。热门的专业,想去的学生扎堆;而一些听起来不那么热门的专业,又乏人报名。
校方急了。如果尽数满足学生的意愿,将与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产生矛盾,有的专业学生过多、教师不足;另一些专业学生太少,老师课时不够,收入会减少。而且,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饱和,导致就业困难。如果给专业设定人数限额,就意味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势必伤害一些不能如愿的学生的感情。
没办法,广商只能狠狠心:先通过模拟填报志愿,对学生的意愿做一个大摸底;根据学生的意愿分布,考虑各专业的教学资源和最大容量,确定具体的招生人数;学生正式填报志愿;最终根据学生志愿、学生前两学年的成绩和各专业招生人数,来分配学生的去向。
这样一来,又给学生分了层次等级。余晓征坦言,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分到自认为冷门的专业,都有一定的怨言,有些甚至自暴自弃。
在学生管理上,也有很多问题。广商教师陈小璇撰文提出,首先,二次选择影响学生关系。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组成的班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专业分流后重新组合的专业班感觉陌生,新班级缺少凝聚力;寝室安排也面临同一问题。其次,辅导员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新分专业后,辅导员不得不重新熟悉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种种问题,最终导致广商萌生退意。
初衷是提供理性思考空间,结果鲜有深究专业内涵、以兴趣决定选择者
大类招生的问题关键出在专业分流环节。原本希望给学生提供理性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却出现学科两极分化等弊端,导致改革半途而废。
多数按学科大类招生的高校,根据学生前一到两年的学习成绩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细分的专业分流。这样会导致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长期下来必然导致冷门专业越来越冷,热门专业越来越热,使部分学科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与学生人数不相匹配,形成恶性循环。一所财经类高校的学生处处长介绍,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加剧了学科间的结构性矛盾。(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