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放开异地高考对广东有利(2)

时间:2012-03-12 17:36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反驳的观点也很直接:京沪两地高考录取分数全国最低,本地孩子害怕外地孩子的冲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异地高考的改革阻力无疑来自既得利益群体和既得权力部门。储朝晖同时认为,公众不可对这一

  反驳的观点也很直接:京沪两地高考录取分数全国最低,本地孩子害怕外地孩子的冲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异地高考的改革阻力无疑来自既得利益群体和既得权力部门。储朝晖同时认为,公众不可对这一轮的异地高考改革持过于理想化的期待,因为这本质上是场综合性的社会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包括胡秀娟一家遭遇的子女异地‘高中入学难’问题,本质上是教育基本权利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大城市都不可能做到所有高中都向外籍孩子开放。”储朝晖举例说。

  完全自主招生应是方向

  推进异地高考改革,原因之一是各省市目前的教材、考题千差万别,让外籍学生无所适从。有舆论认为,这一轮异地高考改革走错了方向,只要实行“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分数”,问题都迎刃而解。

  储朝晖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实际上各省市发展水平有差异,考生也有差异。只有彻底放开自主招生,让高校与考生进行双向选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的地区间公平问题。目前,各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均由招生办确定,而这种“唯分数论”的遴选机制未能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潜力。

  储朝晖说,在完全的自主招生制度下,异地高考问题就成了伪问题。

  代表点评:

  葛剑雄建议异地高考本地录取

  昨日,连续两年提出“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霞做客新浪微访谈,系统阐述了她对于异地高考的建议。对此,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建议,异地高考本地录取。

  记者武威、李颖

  杨晓霞:教育部十月前或出台政策

  “城市既然接受了他们的父母,为什么不接受他们的子女?”杨晓霞在微访谈中提出了自己“异地高考”建议原因,同时阐述对异地高考的具体想法。

  “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一、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二、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三、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制定更为灵活的方案。四、经常居住地认定,是指公民在工作和生活所在地连续工作和生活一年以上,根据自愿原则认定为经常居住地。”

  杨晓霞说:“中国公民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城市与农村也一样,应该给他们一个公平对待。”杨同时透露,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建议,在十月前将会出台相关政策。

  葛剑雄:教育资源均衡后才可行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微博)图书馆(微博)馆长葛剑雄认为,应先实行异地高考,分数经折算后在本地录取,逐步做到高考不分地区。

  “山东率先允许异地高考,是一种积极态度,我乐观其成。但山东的办法更适合于与考生相关的人口输出地区,对以人口输入为主并且输入人口数量很大的地区还不适合。但还得对不发达地区有适当照顾。”

  葛表示,只有当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后,实行异地高考才有条件。他说:“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高考录取基本按成绩为标准,高校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时,异地高考就不成问题了。以上海为例,其中一部分名额是由教育部分配给外地的(如四川),只能根据当地的标准,如将此部分开放给当地(如四川)在上海的考生,对当地的考生就不公正了。”

  大部分网友对葛剑雄的提议表示支持,网友“李娜”说:“这个办法不错,既解决了异地高考的问题,也保护了以人口输入为主并且输入人口数量很大的地区考生的利益。”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