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洋教授被控在美诈骗 工作已暂停(2)
为引进人才,高校不惜抛出年薪一百万 除了南工大,南大、南信大等众多南京高校,这几年纷纷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并且将海内外公开招聘制度化、常规化,对于外籍特优人才,所给的待遇也异常丰厚。 比较典型的是南
为引进人才,高校不惜抛出年薪一百万
除了南工大,南大、南信大等众多南京高校,这几年纷纷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并且将海内外公开招聘制度化、常规化,对于外籍特优人才,所给的待遇也异常丰厚。
比较典型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2006年以来,该校已经连续五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对于海外著名学术机构的外籍院士、海外著名高校的终身教授,年薪开到100万元人民币起,这一待遇和该校面向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开出的价码一样。
南大人力资源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每年要从海外引进20位左右的人才,大多是外籍华人,也有少数外籍全职教授。这些人主要是教授和副教授级别,和国内教授的待遇差别不大,年薪差不多在十几万元。但对于引进的诺贝尔奖得主阿龙这种级别的人物,不仅要为他建专门的实验室,待遇也要面谈。“顶级的专家自然是最受欢迎的。”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这两年鼓励高校引进人才,相关政策也十分优厚。
筛选人才,学术好甄别人品难把握
一边是高校狂抛绣球,一边是海外人才看好中国的发展平台,对中国高校的招聘趋之若鹜。如何在雪花般飘来的简历中筛选人才,也是高校头疼的事。南大人力资源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校引进人才走什么样的程序,要分什么层次的人才。一般的教授、副教授全球公聘,要走固定的程序。
“这类招聘一般以学院为主,可以校友、专家推荐,也可以自己投简历应聘。我们要经过初选、复核等程序,严格进行筛选。”这位负责人称,应聘人学术上的造诣如何,当然不能全凭材料说话,但是可以通过学术圈、校友或者上网搜索等方式摸清,大致可以了解他的学术成果如何。但是此人的人品如何,就不是很好把握。“当然,我们也会根据校友、圈内人或者其他院校来了解,或者通过和他本人的接触来发现,但是相对比较难一些。”
外来和尚好念经,高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高校引进人才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问题也开始频频浮现。仅在去年,国内就有多个引进人才的问题被曝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问题的发生,固然和高校审查不严有关,同时,往往也和高校自身的利益诉求不无关联。
“现在高校都追求国际化办学,以为沾了国际化,身价就高了。招聘就拼命从海外引进人才,以为教学就是与国际接轨了。殊不知,‘外来的和尚’也有念歪经的。”南京高校一位人事处负责人表示,正因为这种需求,导致有些学校在引进外来人才的时候把关不严。
有业内人士还指出,高校热衷引进海内外人才,固然有提升学科层次的想法,同时也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诉求。据了解,从海内外招聘有点名头的人才,高校不仅可以提升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赢得更好的排名和声誉,而且可以获批更多的科研经费。
有数据表明,通过面向海内外招聘人才,南京某高校获批的科研经费已从2005年的421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1.02亿元。正因为有此利益诉求,有些高校引进人才时,可能更看重的是此人的名头和学术,对人品操守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格莱姆斯简介
克雷格·格莱姆斯教授此前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材料科学研究所、以及材料研究实验室的终身正教授。作为太阳能电池、纳米结构材料、电磁能量调控以及远程传感器等领域内的国际知名专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近300篇论文和综述,有专著125篇(本),专利13项,在近50多个国际会议上做过报告。担任国际期刊《传感器》的主编和多个期刊的编委。主持过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能源部、国防部和公司等50多个项目,项目总经费约1300万美元。 (记者摘自南工大网站)
受聘待遇推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