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高考”旋风专家指高校教改滞后催热“洋高考”
2010年10月16日,2010年北京国际教育展在国贸中心举行,美国参展团在场外用奥巴马头像打广告。 多名教育专家表示,“洋高考”热是对中国教育体制不满的结果,根源在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滞后,而高校缺乏自主权是
2010年10月16日,2010年北京国际教育展在国贸中心举行,美国参展团在场外用奥巴马头像打广告。
多名教育专家表示,“洋高考”热是对中国教育体制不满的结果,根源在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滞后,而高校缺乏自主权是当下教改的一大瓶颈。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高校缺少自主权,就必然深陷行政化泥潭。教育行政化又导致私立高校难以发展,公立高校感受不到竞争的压力,从而更加安于现状。
他认为,行政化的结果是,中国大学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国外大学则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现在高校在师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校园氛围上都出了问题,根源就在行政化。因为高校没有自主权,即使明知现在有很多问题,也没有办法去改变。学校的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甚至教材选用,都被教育部死死限制住;僵化的考核机制也使得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日益严重。
熊丙奇认为,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必须改变。现在一名学生只能收到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办法“货比三家”,平行志愿改革之后,以分数作为检索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个人意愿和专业选择进一步被弱化,事实上使得高考录取变成高校对学生的单向选择。
熊丙奇指出,开放招生的自主权是给予大学自主权的重要方面。只有放开高校的招生权,让一个学生可以获得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才能打破僵化的招生计划指标,进而打破高校这一计划体制的最后壁垒。
“教育部并没有改革的动力。”熊丙奇认为,由于高校自主权的扩大将影响教育部的利益,这一改革的阻力很大。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