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
■本期关注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 引发大讨论 1916年,曾经有一份成绩单摆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面前:国文98分,数学0分。 当年,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了这位考生,多年以后,这位考生集著名作
■本期关注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
引发大讨论
1916年,曾经有一份成绩单摆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面前:国文98分,数学0分。
当年,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了这位考生,多年以后,这位考生集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等众多头衔于一身。他就是因散文《荷塘月色》而广为人知的朱自清。“数学0分”的经历非但没能成为朱自清生命中的遗憾,反而让他的履历多了些传奇色彩。
但在要求全面发展的今天,数学0分的学生恐怕不会有朱自清那样的运气了。不久前,一份长达5页的学生来信摆在了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校长李培根(人称“根叔”)的面前。这封信出自该校新闻学院2011级的一位本科生,他在信中问“根叔”:“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要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这封信引来了网友的关注、媒体的兴趣,一时间,从学者到媒体再到网络,大家为此吵翻了天。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李宁
■事件进展
“根叔”很重视,全校大讨论
给李培根校长写信的同学姓朱,他在信中写道:“学校对新闻专业修数学的要求,真的让我很失落。据我所知,其他大学的新闻专业,是不学数学的……”他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一味地强调全面发展有时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在列举了文科生不应该学数学的诸多理由的同时,他问校长:“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
据报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设文科专业时,华中科技大学就设置了数学课,当时主要出于文理交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考虑。近30年过去了,这种延续是否还有道理?
小朱的信得到了李培根校长的高度重视,在他的要求下,全校展开了对课程设置问题的大讨论。虽然不少文科生表示不该学数学,但是在讨论会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很统一,认为数学能训练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科学生形成互补,所以“肯定要学”,但与理科生相比,难度应该有所下降。
昨日,记者就“课程设置有无更改”等问题联系华中科技大学时,其校办公室、宣传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都表示知道这件事,但进展如何,截至发稿时止,仍未得到肯定的答复。
■网友
争论不休,坐等结果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这一话题在网上之所以能引起热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很多人都是“过来人”——目前,在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高等数学都是必修课。对于那些学文科且数学不好的人而言,几乎都感受过数学带来的“痛苦”,也有很多“不吐不快”之言。
反对在大学课程中设置数学的人,有很多从高中时起就觉得“备受摧残”,至于那些因数学成绩不好而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人,更是希望噩梦不重来。然而天不遂人愿,据统计,大学时高等数学成了文科生挂科几率最高的学科。很多人认为,数学学到初中阶段就完全够用了,再学只不过是浪费时间,以至于有网友如此评论:“语文好歹能增长你的文学知识,英语能让你与外国人交流,历史能让你长智慧,地理能让你不至于迷路啊……可是数学学深了有什么啊?你用函数买菜啊?你去黄鹤楼还要算长江里的船距离你多远啊?你看到一排电话号码要想想它们之间有没有通项公式啊?”
反对者虽理直气壮,但支持者则很不客气地指出,“学数学无用的人太过于实用主义”,并列举出学习数学的诸般好处,比如锻炼逻辑思维等。但这种说法立刻招致猛烈攻击,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徐欣在微博中反问:“难道我没有逻辑么?如果一个人到了大学还没有逻辑,那只会学不好高数,不会培养出逻辑。基础教育阶段肯定得学数学,高等教育阶段就该根据专业需求和个人兴趣学习了。”但是,立刻又有网友反问:“这样跟普通专科职业学校独孤一味、只专注于本学科的学习又有何区别呢?”(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