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即将展开 高校自主招生如何准备(2)
笔试准备: 抓牢学科基础 尽管不少学校一再表示,自主招生强调综合能力与平日积累,无法突击速成,但在不少“过来人”看来,无法速成并不等于“不能准备”。 对本市考生来说,复旦大学的“水平测试”是获得该校自主
笔试准备:
抓牢学科基础
尽管不少学校一再表示,自主招生强调综合能力与平日积累,无法突击速成,但在不少“过来人”看来,无法速成并不等于“不能准备”。
对本市考生来说,复旦大学的“水平测试”是获得该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的第一道门槛。
这张“通识试卷”涵盖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论坛)、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等10个科目,总题量为200道选择题。如“你看到海水,会联想到海水咸咸的滋味,这是‘联想’还是‘通感’?”等题目层出不穷,兴趣狭隘的学生很难通过,一直被认为是自主招生难以速成的典范。
但在许冰清等“过来人”看来,“复旦水平测试”虽然驳杂,但仍有可准备之处。“抓牢基础就是关键”。
首先,水平测试考题并非难题偏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语文考察的是文学常识,数学虽对计算要求高却没有超纲内容,英语则因为阅读篇幅长,词汇艰深,许多人都不太会做,“可以有选择地放弃”。
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则“根据学业水平考内容复习即可”。其中,政治应关注时政;历史需要复习中国历史事件年表、世界历史事件年表;地理则要加强对气候图、人口分布图、城市地图等的读图能力。
理科中,物理虽偶有动量、光量、光电效应等超纲内容,但仍以基础为主;化学、生物大部分为基础内容。
“自主招生试题虽难,但其中的大部分还是跟着课本在走,掌握了学科基础,便能抓住绝大部分考分,专攻偏题怪题,效果不一定太好。如果整天钻研难题,却连椭圆的方程式都记不住,这有什么用”?
迎接面试:
可以先期准备
如果说笔试考查的是学习积累,那么面试就是对一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
各校的面试虽然形式不同,但其过程和实质却殊途同归——每一位考生,都将与考官进行一场问与答的较量。因此,无论哪所学校的自主招生面试,都有可准备的共通之处。
大多院校在面试前,都需考生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或申请材料,因此,面试前第一个可准备的材料便是“自己”。
在材料中,有关自己的优点、缺点、人生理想、兴趣爱好、喜欢的书(至少准备三本,还要准备与你选择的专业有关的书)等都能写入其中。
真实、独特、有把握,是写材料时所需秉承的原则。一份独特的材料,能够让面试官一眼读出作者的能力与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材料的真实,则是诚信的保证,在面试时,许多考官习惯于对材料所述进行追问,如考生没有亲身经历,很难自圆其说,更无法充分发挥。
第二可准备的材料是“学校”。曾参加了同济大学自主招生的陆兴宇,还记得考官们都提了同一个问题:“你对我们学校了解多少?”在他看来,学生有必要在面试前对报考的大学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是考官从侧面了解考生报考同济大学的意愿是否明确”。
对阅人无数的考官来说,有目标的学生总比茫然的学生更值得招收。因此,考生意向中的专业将是考官的提问重点。不少过来人建议,应多读与所报专业相关的书籍,记住书名和作者,至少也要了解专业大致内涵。一名填报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就曾表示,面试时教授让自己列举10个有关经济方面的“舶来语”,一下子让自己傻了眼。
大学是关注社会的课堂,时事也是面试重头戏。考生要准备的,不仅是时事的内容,更要准备对时事的理解。面试准备期,考生可以在读报看新闻的同时,自选一个话题,然后想象正与教授交谈,说出对事件的看法。
后自主招生:
学习不松 心态放松
获得复旦、上海交大“预录取”,或通过“自主招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就此踏入大学门——即使获得了“预录取”资格,也要在秋季高考中达到“一本线”,才能进入所报高校。每一年高考中,总有几名学生在这门槛前“倒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