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自主招生联盟还能“萌”多久(3)

时间:2011-10-25 17:3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杨东平说:“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招生本来就是一种高度竞争的选拔性考试,全国统一高考不也是在‘掐尖’吗?” 联盟之外的地方割据是生源地方保护主义 2011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只

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杨东平说:“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招生本来就是一种高度竞争的选拔性考试,全国统一高考不也是在‘掐尖’吗?”

联盟之外的地方割据是生源地方保护主义

2011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只针对上海地区及江苏省、浙江省实行的特殊的自主选拔录取政策。这三省市已经被自主录取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一般而言,只要高考达到当地本一线即可录取,考取几率大大增加。

从这些例子来看,这些高校既想在全国招生的大联盟中获取利益,还想在本地区招生高校之间的竞争建立平衡。既想在全国招生获得更多优质生源,又想在本省本地区保持招生优势。这些大学往往在本省市本地区招生时也会设立更多或者更大的优惠政策,例如南开大学自主招生章程中就有一项要求,在天津市组织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获得6A,即符合自主招生申请要求。

“联盟 特色”或是高校寻求突围的改良策略

个别学校或许在联盟中满足不了更大的招生利益,也并不完全会退出联盟。在和往年一样正常在联盟中招生的同时,也会在在联盟之外单独设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自主招生方式。例如,“北约”中的北京师范大学,在联盟之外又设立免费师范生和学科兴趣生两种特殊的选拔模式;“北约”中的复旦大学,除了参加“北约”联盟之外,自己的“博雅杯”自主招生也已经举办了多年。因此赵京认为:简单的联盟无法凸显高校特色,联盟内部生源竞争也使得高校另谋良策。“联盟 特色”或是高校寻求突围的改良策略。

四、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自主招生是高考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

虽然目前存在着各种争议,比如如何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如何解决城乡差异问题对考生的影响等等,但是改革的出发点和方向应该予以肯定。据某高校招办负责人反映,“自主选拔”机制除了能力考试,还有面试和心理测试等环节,可以比较科学、全面地选拔到适应大学需要的人才。同一所大学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明显高于传统方式录取的考生。因此大部分高校认可自主招生这种方式。

横向来看,台湾省的高校录取选拔方式也是从类似大陆高考的统考制度逐渐改革形成了现在的“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制度。大陆的自主招生选拔方式也可以说是国内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创新,选拔测试形式与欧美国家本科选拔录取方式非常相似。

自主招生面临的理想与现实

从舆论来看,各大媒体每年对于自主招生的报道次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集,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公众专注度一直高烧不退的原因是自主招生联盟的风起云涌正好顺应了国人对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期待。

但是,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高级咨询师赵亮亮老师也有自己的观点,由于经常在京津地区各重点中学进行自主招生讲座,与高中老师接触较多。据他反映,高三一线的老师对于自主招生的态度很矛盾。相对来说,高一高二的老师更认同自主招生。高三老师普遍的观点是只愿意推荐特别优秀的考生去尝试一下自主招生选拔,而大部考生还应该踏实的走高考之路。

老师们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学生都拿到自主招生加分,但同时又不希望因为自主招生影响到高中正常教学秩序。由于自主招生造成考生在这段时间内无法静心学习,所以高三老师的态度也从原来高一、高二时赞同支持转变为高三以后反对考生参加了。

提升高校魅力才是硬道理

赵亮亮说,联盟也好,校长实名制也罢,我们在肯定高校自主招生形式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考生最终是否报考一所大学不是因为它采取了什么样的招生选拔形式,而是最终决定于高校自身的魅力。而高校自身的魅力提升源自于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和扩大影响力等多方面。这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呼唤,也是中国教育水平发展提高的硬道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