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专访北大招办负责人:高考招生不只是高校的事

时间:2011-10-24 15: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科学时报》:高校在全国各省普遍设有“招生工作组”,请问在整个招生录取过程中,这个工作组在各地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各高校是否对其招生工作设有硬性指标?  北大招办负责人:招生工作组在各地的主要工作有

  《科学时报》:高校在全国各省普遍设有“招生工作组”,请问在整个招生录取过程中,这个工作组在各地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各高校是否对其招生工作设有硬性指标?

  北大招办负责人:招生工作组在各地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完成在当地的招生计划;二是向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当年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和学科特点等情况;三是指导考生合理填报志愿。学校对招生工作组只有一个硬性指标:完成招生计划。

  当然,招生工作组也要为学校招收最适合各院系培养的学生,努力争取最优秀的生源。

  《科学时报》:高校招生录取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现有的考试方式、志愿填报方式等,与招生制度不配套的表现有哪些?

  北大招办负责人: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这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到目前为止,高考(微博)仍然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坚持目前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更为合理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

  在目前的所谓“招生乱象”中,有一种观点将其归结为高校招办错误地制定了争取优秀生源的硬性指标,认为只要取消了这些指标,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另一种观点将其归结为考生和家长错误地向高校提条件,认为只要考生和家长道德素质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校,也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我认为,这些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本质。

  任何一个机构和个人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受外部制度环境制约。这和道德水准无关。这些“招生乱象”主要发生在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省市。在那些高考前或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省市,则没有发生。这说明,问题的根源可能出在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上。它改变了考生和高校的行为方式。

  在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下,一方面,高校为了争取最优秀的生源,一定会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目标学生能够填报本校。由于生源竞争关系的存在,谁也无法从这场博弈中脱身。当前,高校在招生中的所有做法都和这一方式有关。比如,和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人为减少公布的招生计划,甚至只在某个省市投放一个招生计划等等。这是制度设计使然。

  另一方面,考生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确保自己被某一高校的某一专业录取,一定会采取各种措施,和高校谈判。由于考生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高校招生变成了一场依据分数高低进行的拍卖和交换。这同样是制度设计使然。如果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考前或估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在不知道考生分数的情况下,高校想去争取某个学生却没有目标;考生想去和高校进行谈判却没有资本。双方都没有对接的动力和途径。

  《科学时报》:在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考分数是最直接体现生源质量的硬指标。在招生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评价指标来综合判断考生素质?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有没有可能突破招生的“唯分数论”?

  北大招办负责人:有一种观点认为,依据高考分数录取是导致招生乱象的原因。如果有其他替代性指标来综合判断考生素质,就可以防止高考招生中的“唯分数论”。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在西方国家,学生学业成绩也仍然是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在中国现阶段国情下,高考分数仍然是老百姓公认的“硬杠杠”。突破了这个“硬杠杠”,就突破了老百姓心里的底线,就会被认为是不公平。

  当然,我们不能把依据高考成绩录取直接等同于“唯分数论”。在高考分数之外,我们还要考察学生的理想抱负、社会责任感、好奇心和志趣等非智力因素。这也许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是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选拔新模式。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