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心有不甘着眼就业 父子同堂复读备战高考(图)(2)

时间:2011-09-17 13:33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因感觉发挥不好而选择复读的也不乏尖子生。夏季云介绍,前两年有位学生考上了省内一所“985”高校,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也选择到补习学校去复读。 为什么好学校对复读学生有这么大吸引力? 在运河中学,不少

  因感觉发挥不好而选择复读的也不乏尖子生。夏季云介绍,前两年有位学生考上了省内一所“985”高校,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也选择到补习学校去复读。

  为什么好学校对复读学生有这么大吸引力?

  在运河中学,不少毕业生反映出的是传统的一面。陈老师分析说,运河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他们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事情。因此,许多考生包括家庭都把高考的机会看得非常重。既然要通过上大学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既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更要在上什么大学上做出郑重选择。

  而城镇特别是大城市的复读学生,更多反映出的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面。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往往提高了门槛:一个是学历门槛,在众多硕士生、博士生共同竞争下,本科生就业相对更加困难;一个是名校门槛,不少用人单位非“211”高校毕业生不要,甚至非“985”高校毕业生不要,“第一学历”的概念被凸显出来。几位校长和老师分析,这样的形势下,城镇毕业生中考名校的气氛很浓,而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更多是学生家长。相对于高中学生对就业概念的模糊和懵懂,城镇家庭的家长深谙就业之道,他们心里有一本账,希望孩子在入大学时就赢在就业的“起跑线”上。在孩子成绩较好而无望名校的时候,一旦孩子有复读的念头,他们会转而支持甚至鼓励孩子复读。

  透过复读的窗口,看到的是重重叠叠的社会大背景。时代在发展,“高考改变命运”的观念如今已大为减弱,但传统观念犹在,为了争取更高的就业竞争优势,高考复读依然会前赴后继。

  3.

  辩证对待

  重社会效益 给选择自由

  对高三复读最直接的批评,就是它占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一方面,一些优秀师资转到复读学生那里;另一方面,高考时,“高四生”凭借多一年的学习,对“高三生”造成不公。

  在一些省份,普通高中办复读班、收复读生,将优秀师资配置过去提高升学率,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但在江苏等省,已经明令禁止普通高中办复读班、接受复读插班生,并为此开出重罚条款。在江苏,如果发现普通高中办复读班、接受复读生,将取消学校3年内的评优评先资格,学校负责人等相关责任人还要受到严厉处罚。因此,不管是苏南还是苏北,普通高中校长和老师都反映,复读学生不能进公办普通高中,而是进入社会办的补习学校。

  “重点学校管理严格,接受复读生的现象会不会在质量一般的高中出现?”运河中学陈老师的回答是:“即使学校敢收,相比于补习学校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也不会选择去这些高中复读。”

  “我一贯不支持复读!”作为一名教龄30年的资深高中教师,张发新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复读的反对态度:对学生来说,这是对他们青春的浪费!现在成才的机会很多,就是读书上学也不只高考这一次机会,读三本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读研,读大专的学生也可以将来升本,没必要只盯着高考,何况复读一年的效果未必就好。“复读其实是一种非正常的学习,精神压力非常大,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张发新表示。

  “那个不想上省内‘985’高校的学生,第二年成绩还没有大的提高,最后还是上了这所高校。”夏季云介绍,复读对大多数人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个人青春的浪费。夏校长告诫学生,大多数用人单位还是更重视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甚于重学校的品牌,因此不能总盯着“名校”。在众多批评意见面前,南京市教科所的教育专家提醒:复读的弊端客观存在,在去除这些弊端的同时,人们也要重视维护复读生的正当权利,选择复读,其实也是他们在行使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本人的学习能力可以上好学校,个人又有强烈愿望,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呢?即使他的条件未必能考上好学校,但是本人有这种追求,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正当的选择权利,特别是对自己的未来有重要影响的选择。人们要做的不是阻拦,而是帮他们客观冷静地分析复读利弊,最终复读与否,还要交由他自己做出选择。(人民日报)(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