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北大“元培计划”十年记:培养拔尖人才(2)

时间:2011-09-14 15:59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导师制是实验班非常重要的基本制度。导师分为专职导师,也有兼职导师,包括林毅夫等在内的知名学者、北大各学科的资深教授不少都曾担任元培实验班的兼职导师。这些导师与一般意义的导师不同,他们不光要指导学生进

  导师制是实验班非常重要的基本制度。导师分为专职导师,也有兼职导师,包括林毅夫等在内的知名学者、北大各学科的资深教授不少都曾担任元培实验班的兼职导师。这些导师与一般意义的导师不同,他们不光要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和专业选择,有的还要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是,导师要发现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选择方向。

  曾经担任过导师的艺术学系教授朱青生的一段话耐人寻味:在导师制的前提下,更要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科学精神。

  就这样,从学籍的全新管理,到课程和专业选择的全新变化,改革在一点一滴地推进,尽管一直以来不事宣传,但是,这项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改革依然引发国际关注,美国的《SCIENCE》杂志对此作了介绍,并预言:“北大元培计划及其实验班,是会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留下一笔的。”

  反复论证 砥砺前行

  “让元培成为一个人才成长的孵化器”

  2007年,“元培计划”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元培学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先头部队”初见成效与“元培计划”深入推进。

  当然,任何改革的推进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元培计划”同样如此。

  元培学院的负责老师介绍,由于自由选课制度本身的要求,自由选课机制的顺利运行和各种优势的体现,需要全校行政、教务部门和所有院系的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实现。初期由于元培模式和传统专业模式并行,在各方面的配合与协调上仍然不够,在课程设置、时间与教室安排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摩擦和阻力。这些问题包括课程冲突、考试冲突等等。

  不同于外人的想象,“元培的学生都是特权生,可以任选专业、任选课程”,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探索阶段,元培的学生要比其他院系的学生付出更多。

  “教学改革往往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正如在2005届元培计划实验班学生毕业典礼暨座谈会上,老校长许智宏所说,“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制度的变革,而且涉及观念的更新。而无论是制度的革新还是观念的变化,都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元培计划实验班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困难并没有阻碍学校探索的步伐,更没有动摇学生们努力求学的信心。在学校里,当被人问及“同学,你是哪个系的学生?”他们会这样说,“我是元培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10年,元培学院学生在代表本科学术水平的北京大学“挑战杯”中,表现一年比一年喜人。从2008年至今,更是连续包揽挑战杯的最高奖项“王选杯”。而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元培学院的招生分数都名列前茅,成为最优秀的学子的首选方向之一。毕业生的去向更是令人欣喜,以2011届毕业生为例,169名毕业生中,79.9%考取研究生,81名考取境外研究生的毕业生大多数被牛津、剑桥、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高校录取。

  元培,究竟带给学生怎样的收获,带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怎样的借鉴?或者说,元培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从元培走出的毕业生有着深刻的理解——

  周岩,毕业后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元培计划实验班学习的5年中,周岩在修完了化学专业所有必修课的同时也修完了物理和生命科学的全部必修课和数学的部分必修课。“元培就是这样一个自由宽广的平台,自由选课、选专业制度给每个人一个理性思索后选择自己道路的机会。”

  汪清清,毕业后赴哈佛大学攻读系统生物学专业。在元培,汪清清先后尝试了生命科学、化学,以及光华管理学院。她说:“元培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自我、自由选择的机会,元培教会了我选择。”

  南星,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至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继续深造。“保研时,我的绩点不是很高,但是在自由选课平台中学习带给我的活跃的思维、宽广的视野以及良好的基础成为我顺利保研的优势之一。”(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