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哈医大:不应该以“家丑”逻辑对待学术造假

时间:2011-09-13 12: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昨天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记者昨晚从该研究所网站获悉,王志国确因学术不端被免去科研权利,其实验室

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昨天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记者昨晚从该研究所网站获悉,王志国确因学术不端被免去科研权利,其实验室也被关闭。(9月5日《京华时报》)

新闻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记者联系其所供职的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心血管药物研究所,未能得到回复。”同时,本人也没有回应,这个不起眼的细节把个体和大学对待学术丑闻的态度一一刻画,除了“沉默是金”外,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态在内,就单位来说,显然有把学术丑闻当成“家丑”的逻辑。相比于国外的严厉处罚措施,这种应对策略的无知和“温柔”让我们感到更为诧异。道理很简单,如此严重的论文造假事件绝不是家丑,更不是某个大学和个体的“私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公共事件。这让笔者想到了韩国的黄禹锡事件。该事件一度被韩国媒体和社会吹捧、国民视为民族英雄的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有关克隆的科研成果被证明造假。对于黄禹锡事件,先是媒体穷追猛打,然后是首尔大学的负责人表态谴责,继而全国哗然,政府出来表态,黄禹锡向国民道歉并辞职。相比之下,我们的不少学术造假行为乃至学术腐败事件,还远没有达到如此“较真”的程度。著名海归学者论文造假被国外大学免去科研权利,国内大学无动于衷的姿态再次提供了难堪的证明。

没有可以逾越科学道德的底线,越是成功之人,越是要敬畏学术道德底线的价值,否则,就是身败名裂。这既是常识,也是我们处理论文造假事件的基本准则,但是,王志国所在大学的沉默应对和隐藏其后的“家丑”逻辑,让我们看到了不足和遗憾。

维护学术尊严,维护大学学风、人文精神和学术地位,是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最起码的标准。绝不能容忍用“家丑”和沉默逻辑对待学术造假。通过法律制裁和道德自律、舆论的监督,造成一种对学术造假行为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才能尽可能减少学术造假现象的出现。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