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营养不良” “贫瘠土壤”难出壮苗(2)
“现实的情况是,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竞争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了。”河南省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说,高收入家庭可以利用一切资源为子女提供各种帮助,又叠加了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上的优势,延续着“重点小
“现实的情况是,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竞争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了。”河南省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说,高收入家庭可以利用一切资源为子女提供各种帮助,又叠加了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上的优势,延续着“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路径培养,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这种说法得到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的赞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是高中教育机会的延续和放大,也就是说,问题主要出在高中,在基础教育阶段。”杨东平解释说,一个没任何课外培训和课外读物的农村学生,要与3岁就学剑桥英语、5岁就学奥数的城市孩子竞争,是越来越难了。
上不了重点高中,距离大学自然就远
大学毕业至今,来自驻马店确山县农村的李建刚已经在郑州漂了两个年头。2004年,他从县城中学考入了信阳师范学院,在当地,进入类似的普通地方院校算是不错的出路。
许多像李建刚这样的农村子弟,虽然同样背负着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厚重期望,却已经没有他们大学里的乡村前辈们幸运,“鲤鱼跳龙门”的荣耀对于李建刚而言十分陌生。
“大学毕业后挫败感非常强,一个月800块的工资我也拿过。”这个笑称自己是“大学生民工”的农家子弟说,考了几次公务员都没考上,只好在一家广告公司干策划,现在每个月只有1500元的工资。扣除租住在城中村的400元房租、600元的餐费和200元的其他日常开销,每个月能剩下的不到300元,与郑州动辄上万元一平方米的房价相比,他甚至不敢想象怎么在这个城市立足。
对于如今工作的现状,李建刚把原因归于乡镇教育太差,导致自己虽然用功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李建刚告诉记者,他在考县重点高中时,因为比录取分数线差一分,为此要多缴纳3000元的调剂费。家庭经济的窘境最终迫使他选择了一个升学质量不好的普通高中。
“重点高中的老师好、教学质量高,付出相同的努力,在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取得的成绩肯定是不一样的。”李建刚说,因为初中成绩一般考不上重点高中,或者因为高额调剂费或赞助费,很多像他一样的农村子弟过早地被挡在了重点大学的门外,对于那些分数比他低的又交得起调剂费能进重点中学的同学,只有羡慕的份儿。
在河南,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和专科院校早已不是新闻。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河南的大学录取率将达到75%以上,也就是说只要愿意,即便是在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上大学也不再是什么难事。
“现在农村里的大学生也不怎么稀罕了,找不到工作考学也是白搭。”周口市西华县东王营乡的一位小学校长介绍说,邻村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回到家里种地,现在成了很多家长劝说孩子外出打工的“教材”。
更多专家则建议,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不平衡,是我国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的一个缩影,要改变这种状况,目前亟待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教育制度公平公正,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向低收入家庭倾斜,开展一场平权化运动,使寒门学子有更多的上升机会,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王乐)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