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营养不良” “贫瘠土壤”难出壮苗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城市孩子 从军训开始,来自农村的郑州大学大一新生刘伟就开始感受着自己和城市学生的差距。 “没想到很多城市同学都是应届生,年龄比我们小得多。在我们那里,复读很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城市孩子
从军训开始,来自农村的郑州大学大一新生刘伟就开始感受着自己和城市学生的差距。
“没想到很多城市同学都是应届生,年龄比我们小得多。在我们那里,复读很普遍。”小刘出生在河南周口市的一座村庄,201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过一本线,但他想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在拥挤的复读班复读了一年之后,他以超出重点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河南最好的重点大学——郑州大学,这也是他们乡里高考考生中的最好成绩。
让满怀着跳出“农门”志向的小刘感到优越感荡然无存的是,同班一名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同学竟然告诉他“因为在班里成绩一般,所以只能在省内上个重点”。小刘还从同学口中得知,河南省实验中学本科上线率竟然达到了9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学生达到一本分数线,每年升入北大、清华20多名学生。
在河南,像河南省实验中学这样的学校由于地处省会郑州,拥有丰厚的教育经费与政策支持,能够吸收全省最优秀的学生与老师,在高校自主招生、加分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确保了这所学校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升学率,以至于挤占甚至是垄断了大量清华、北大在河南有限的招生名额。
“差距太大了,我们那里的基础教育太差了,我的初中同学,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小刘说,自己小学、初中分别在乡村与县城度过,乡里初中压根就没有补习班和辅导书一说,到了县城里,才有了老师推荐的各种教辅资料,但大部分都是盗版的,错别字很多。“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城市孩子了。”
“我算是很幸运的了,身边不少同学考上了三本,一看见一年一万多元的学费,干脆就放弃了。”小刘告诉记者,在他们那里,每年乡镇里能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就三四个人,而即便是考上了县高中,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也是少数,并且考上基本上都是复读生,复读两三年的学生也十分常见。
“就是说,我们要考上好大学,在高中阶段就得比城里孩子要多学一年以上才行。”小刘说,本来小时候上学就晚,再加上复读一耽误,等考上大学时年龄都到了20岁,同身边动辄比自己小两三岁的同学比,今后考研、就业等方面,仅年龄一项上就没了优势。
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太艰难
事实上,与刘伟这样的农村子弟相比,城里孩子考上大学的渠道也更加多样。
在河南,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的机会,大多被省会郑州最富竞争力的几所高中包揽,这也使得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高考新政基本上与农村孩子无缘。
在今年河南教育部门公布的高校录取保送生名单上,全省有62人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北大,其中没有一个人来自县级或乡镇学校。与之对应的是,来自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3所省会优质高中占到了总数的85%,其余9名学生也全部来自省辖市的优质高中。
在河南,这种情况早已持续了多年:2008年、2009年北大清华的保送名额,郑州的3所优质高中都占绝对优势,这些被保送的孩子多因获得了省级或全国奥赛大奖,或在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奖,或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获奖等。
“这些获奖的孩子,多数都是家庭条件很好的城市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兴趣爱好,父母都舍得花钱读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辅导。”郑州外国语中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农村孩子,尤其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农村孩子,即便再努力,表现再好,都没法享受到这些机会,报名参赛都没有渠道,更别说获奖了。
不仅仅是来自农村的子弟,即便是对那些城市普通家庭和来郑务工人员子女而言,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样十分艰难。
在郑州,尽管小学、初中采取就近划片入学制度,但各个家庭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有钱的,提前几年斥资买套学区房,换取入学资格;有关系的,找对门路,没学区内户口也能入学。(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