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放弃高考”背后的社会焦虑
时间:2011-08-31 16: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农民们普遍的感受。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 对农
“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农民们普遍的感受。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
对农村学生来说,高考仍是改变命运的首要选择,但面对大面积的放弃,我们看到的就是控诉,就是不满,更是生存理性压垮“知识改变命运”的必然结果。然而,当他们被迫放弃时,意味着社会陷阱或即将形成。
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得家长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高投入、零回报的教育,助长了新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加上很多农村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因此就不得不放弃高考。
美国社会学家杰克思认为,人们上大学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农村学生放弃高考是对社会的提醒失去希望后的绝望抗争,而隐藏之后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板结困境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