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下的博弈 复读市场姓公姓私?
与众多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一样,晓晓也将进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只不过等待他的不是大一的轻松与新鲜,因为,他选择了复读。手持547分的高考成绩单,晓晓将“回炉再造”的地方定在了临川的一所中学,希望来
与众多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一样,晓晓也将进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只不过等待他的不是大一的轻松与新鲜,因为,他选择了复读。手持547分的高考成绩单,晓晓将“回炉再造”的地方定在了临川的一所中学,希望来年北大清华榜上能印上自己的名字。
晓晓显然不是个案。有数据显示,2011年江西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为28.8万人,高考录取率约为80%,照此计算,今年我省应有5.76万考生落榜。若其中有1万名考生选择复读,当年学习和生活费用以1万元为标准,这意味着高考复读市场将有近亿元的收入。事实上,选择复读的学生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有业内人士估算,每年落榜生中约有1/4的学生选择复读,另有一些考得不甚理想的,虽然进了一本线、二本线,但仍会选择复读的路,期望来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学校。
现状
公办学校复读班有政策限制无监管力度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公办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复读的现象有增加的趋势,使本来已经短缺的高中教育资源更趋紧张,也影响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通知要求“从2003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2007年,教育部再次强调,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事实上,这条“红线”似乎已被公办学校遗忘在了抽屉里。
今年6月初,一些地方的公办高中就开始着手准备复读班了。高考结束后,公办学校的老师甚至放弃休假到学生家里做工作,劝学生回校复读。更多的学校则在校园张贴招生海报、通知,宣传对高分复读生的种种优惠政策。
“很多地方都很难做到不招复读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只信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目前还是难以和公办学校抗衡。”一位在公办学校任教的老师这样直言,“即使禁令必须实施,复读班也能够以‘借壳’的形式出现,可以这样说,是市场架空了禁令。”他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可以打“擦边球”的办学方式,比如将办学地点设在本校外,师资则主要是本校教师、外聘教师,以及本校和外校的退休教师。这些学校自称教师、校舍都是租用,因此“没占国家资源”。
一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高考复读学校属于非学历教育,开办高考复读学校需要经过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但细化翔实的具体管理办法很少制定出来,监管便处于虚化,这就使复读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他认为,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教育培训因为有利可图,越来越成为公办学校争抢的目标,因此禁令,也是干吆喝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声音
复读市场姓公姓私莫衷一是
对于复读市场究竟应该姓公还是姓私,社会各界也有争论。
反对方认为,如今的复读生制度导致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应届生不能在当年被高校录取,只能沦为下一届的复读生。这无形中增加了现有高中的学制,即增加了“高四班”,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公办学校参与高考复读市场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一些公办学校为了赚取复读生学费,将大量优秀教师安排到复读班教学,以至影响在校学生教学和学习成绩。另外,公办学校之所以能在复读市场得势,主要是他们能利用国家赋予的教育资源优势地位。公办学校有政府财政支持,学校教师是财政出资养着,民办学校则主要靠自己的经营取得。让享受着国家待遇的教师到教育市场上干第二职业赚取外快,这显然存在问题。
高二学生小曾则没考虑那么多,他告诉记者:“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资源不能只分配给应届学生,它不是应届生的福利。而且一旦复读生只能到民办学校就读,家里开销肯定会增加,花费更多。”小曾表示,如果以后没有考上心目中的大学,他也会考虑复读一年。(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