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教授:语文课改应和高考相生相克(2)
去年我出了两个高中作文题:给学生一个MP3说明书,给姥姥或祖母写一封800字信件,建议姥姥或祖母买这个东西,里面有感情,有议论。你看,这个题能套吗?题目有一定难度而且还套不了。我还出过一道题:假如科技无所
去年我出了两个高中作文题:给学生一个MP3说明书,给姥姥或祖母写一封800字信件,建议姥姥或祖母买这个东西,里面有感情,有议论。你看,这个题能套吗?题目有一定难度而且还套不了。我还出过一道题:假如科技无所不能。这类作文题没有答案,需要学生有想象力,平时有所涉猎,有所思考。所以说,高考是个指挥棒,但高考也可用好的指挥棒指挥教学。
另一方面,现在的课改特别是高中课改能否成功,就看是否能面对高考这个现实,协调好与高考的关系。如果一味对着干,力求推翻高考,那肯定不行,课改不可能完全放弃应试教育。什么叫相生?一边课改,一边存在着高考,高考并不完善,但目前仍最合理。什么是相克?两者肯定有矛盾,但互相促进。
目前的课改还是在中考和高考框架内进行,我始终坚持:在高考、中考前提下,能改多少是多少,尽量往前推进,不要回避高考。
既然是考试,就得有基本要求,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的指标肯定得有。没有难度则不成为考试,但现在语文高考区分度太小,所以没人愿意学语文。有些圈外人不了解,认为高考题出得太死、太难,而我觉得有时确实要难一点、死一点,但完全死也不行,太灵活又没法判卷。
我想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在高考、中考和课改间找一个平衡点。每个学校每个老师可能面对情况不同,但应该帮助学生学得好、学得活,而且考得好。
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大量阅读适当写作
记者:您认为在目前的高考、中考指挥棒下,语文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教?
温儒敏:关键在于教师水平,有水平的老师可以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会把他们的脑袋搞僵。
到底怎么教?我说不出最有效的办法,但真要说是办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少写。在有限时间内,大量阅读,适当写作。凡是阅读面宽的人,他的作文水平肯定能提高,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
同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改作文,哪怕一个学期只改一两次也好。认真改,不能够用“已阅”、“很好”、“继续努力”等评语,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这比教师讲一个作文课管用。我现在岁数已经大了,但在北大上课,一个班100多个人,我改一次他们的文章要三天三夜。
此外,不要追求或相信教材与教辅给你命定的作文教学体系。作文教学没有最好的教学体系,教师怎么实施,必须根据学生情况。比如,每次不要讲太多,例如这次讲怎么写人,讲个10分钟就可以了,然后搞一个案例,让学生模仿,模仿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写,然后教师给学生改,这样一两遍以后学生就提高了。这样按照文体也可进行,按照课本主题也可进行。
社会对语文课程改革格外关注,这是语文的特点,也是语文课改的难处。语文主要解决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它是人文学科,部分担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它毕竟也是一门学科,没有那么大的功能。我希望大家对课程改革有信心,对语文工作有信心。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